榮科(1914.1—1995.10),遼寧沈陽人,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時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現中航工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簡稱中航工業航材院)技術副所長。1937年,畢業於焦作工學院采礦冶金係。1945年赴英國羅·羅航空發動機廠實習,同時在皇家工學院進修,1948年回國後在貴州大學任教授。解放後應聘到上海華東紡織管理局,參加杭州經緯紡織機械廠的籌建工作。1953年到第二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管理局任特級工程師。1955年起參與籌建航空材料研究所,1956年4月—1964年6月任技術副所長。1956年參加擬製全國長期科學規劃工作,擔任鈦合金組組長兼機械組組員;1957年,擔任全國協調會耐熱合金、鈦合金、鑄造的科學規劃委員。1964年調任航空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上校軍銜。榮科是國家特級工程師,航空冶金和特種鑄造一代宗師。曾任王震副總理的技術顧問,任三機部、六機部技術顧問,中國鑄造學會理事長等職務,兼任多所高校教授;是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20世紀50年代初榮獲山西省特等勞動模範,華北地區工業勞動模範,1956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1985年4月退休。1995年10月去世。
1953年,榮科歸隊航空工業係統,在航空工業管理局總技術處工作,參加了雅克-18飛機及其發動機的試製,解決了鋁鎂鑄件生產的技術關鍵問題,實現了發動機複雜鋁鑄件汽缸頭國產化;指導ВК-1А發動機鋁鎂合金鑄件和渦輪葉片的試製,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6年,榮科參與領導我國第一個變形高溫合金ЭИ435的試製時,長住撫順鋼廠、鞍山鋼廠,堅持在試製第一線,經常在爐前與煉鋼工人一起操作、討論、研究冶煉工藝,工人們親切地稱呼他“老榮”。高溫合金ЭИ435達到了蘇聯技術要求,從此揭開了我國高溫合金發展史的第一頁。
1955年,榮科參加組建航空材料研究所工作,任技術副所長,是該所航空材料科研隊伍的培育者和領軍人。
1956—1957年,榮科代表中國科學院赴蘇聯考察鈦合金研製工藝與技術,回國後為建立我國海綿鈦廠和航空鈦合金研究室起到了關鍵作用。沈陽航空噴氣發動機廠(現中航工業黎明)試製РД-9Б軸流式噴氣發動機,АНВ300高溫合金是關鍵材料,在榮科指導下完善母合金冶煉和精鑄工藝,顯著提高了葉片合格率,加速了導向葉片試製成功。
1959年以後,榮科連年下廠,長期住在金城機械廠(現中航工業金城)解決汽化器、銅浮子的質量問題;在國營黎明機械廠(現中航工業黎明)、國營鬆陵機械廠(現中航工業沈飛)蹲點,為殲6飛機優質生產做出不懈的努力;為蘇家屯有色金屬加工廠、五機部坦克發動機、四機部大型雷達鎂合金鑄件定型生產突破了技術難關。
1960—1963年,榮科指導研究К3高溫合金,他提出采用真空冶煉工藝,突破了技術關鍵;提出以多層殼型代替濕法造型,開創了我國高溫合金精密鑄造新工藝;他指導航空材料研究所與有關單位合作,相繼研究成功К3、К5、К6等鑄造高溫合金,形成我國自己的合金係列,主要性能達到國外有代表性的ЖС-6К、In-100合金水平。他富有遠見卓識,最早提出以鑄造高溫合金代替變形合金製造渦輪葉片和其他一些零部件,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一創新是正確的,且領先於各國航空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