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福森(1929.6—),浙江紹興人,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時任國營第331廠(現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南方)鉗工。1943—1948年,江蘇盛澤朱順興鐵工廠學徒,1948—1949年,杭州利華機器廠車工,1949—1954年,上海信豐鐵工廠鉗工,1954—1961年,國營第331廠41車間鉗工、工長,1961—1970年任國營第331廠301車間技術副主任、主任,1970—1979年任四分廠技術主任、404車間主任,1979—1980年任設計所三室主任,1980—1986年任南方公司工研所所長,1986年6月—1986年12月任公司節約降耗辦公室調研員。1956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謝福森於1954年分配到國營第331廠,先後參與和組織了50號、HS-5、HS-6、690、凸2-M、811、773、910甲、WT-6、WZ-8等11個航空發動機,以及長江46、750發動機共計13種機種的試製和批生產,並解決在新製過程中的技術關鍵。例如,1954年解決了鋁合金攻螺紋的技術,1956年解決錳形螺紋的測量試片和進氣管銅螺套的熱組合。1961年解決了HS-5和H5的機匣變形和裂紋關鍵,提高了這兩個機種的使用壽命。1970年後任四分廠技術主任,對WT-6冷熱工藝的關鍵技術資料進行整頓和完善,確保了WT-6工藝定型工作,並對HS-6甲發動機整套設計定型圖樣及文件進行審批歸檔工作。1979年在設計所三室時組織討論高速疲勞試驗器的設計方案和渦動六車台設計方案和審批了該車台的全套設計圖樣。1980年在工研所任所長時,組織製訂了彎管機設計方案,填補了WZ-8發動機真空熱處理工藝技術的空白,不僅節約了向國外購買設備大量的外彙,而且,為研製和批量生產創造了條件。1985年組織750摩托車發動機降低成本的工作,一年多時間組織的22個項目節約成本達223.9萬元。
謝福森於198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