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吳承祖 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1 / 1)

吳承祖(1932.2—),江蘇江陰人,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時任國營第112廠(現中航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沈飛)工人。1945年6月吳承祖從常州柏幀中學畢業後,到常州彙豐錢莊學徒。1949年1月,在上海滬東鐵工廠學徒。1949年9月,在上海華東空軍21廠參軍。1951年9月,調入國營第112廠工作。先後任試飛站調試工人,總裝車間工長,生產班長,特設工段副主任,特設班班長,試飛站工藝室工藝員、主任。198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吳承祖在工作期間,從一線生產工人到做技術工作,始終勤懇地工作在科研生產的前端。他善於鑽研,在技術領域多次獲得工廠和上級機關的獎勵。1954年和1955年獲得工廠先進生產者;1956年被評為沈陽市先進生產者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先進生產者,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1994年1月離休。

吳承祖在國營第112廠建廠初期就調入工廠工作。當時的新中國航空工業還隻是以修理為主,他先後參與修理過蘇式雅克教練機、米格-9和米格-15戰鬥機。隨著航空技術仿製和研製能力的不斷發展,他又先後參與了試製殲5、殲6及殲8型殲擊機的研製生產。

在總裝廠工作期間,他勤懇奉獻,團結帶領特設專業技術人員攻克了無數的技術難關。工作中,吳承祖的工作效率是全工段最高的。他克服重重困難,無論在酷熱和嚴寒,露天排除複雜故障從不退縮,使生產周期由8天縮短到3天。平時不斷鑽研技術,熟悉掌握了飛機的電氣線路。為了給下一工序的機械工作創造有利的校靶時間,他經常徹夜去排故,而且所有的機械線路特設故障均由他排除,從而在群眾中享有很高威信。

吳承祖對質量第一有高度認識,從未出現排故不徹底而返工的現象。他不僅自己對質量抓得緊,還以身作則帶領大家提升工作質量。他利用每天早晨開早會的時間,結合前日工作進行總結和批評表揚,並明確布置當日工作。他組織開展勞動競賽,並按月對小組製定競賽條件。由於要求嚴格,以身作則,想盡辦法幫助質量差的同誌查找原因,使班組的質量月月上升,始終保持在90%以上,直至最後達到100%。

吳承祖領導的工作小組每次都能按時完成車間交付的生產任務,檢驗員、軍代表說“隻要吳承祖領著幹的飛機,即使不檢查,也完全可以。”

吳承祖憑著對航空事業的執著熱愛和多年的嫻熟的技術經驗,在工作中不斷進行技術改革和創新。從文件上作協調,從裝配質量上采取措施,從操作上糾正錯誤,經過大量的試驗,最終解決了殲6飛機長期以來發電信號燈閃亮的問題,並就此問題撰寫了總結報告,對產生的故障原因從原理上進行了詳細的敘述。

為便於排除飛機調錐規律性能方麵中的問題,他計算出一組調節規律曲線,對調錐係統選擇最優規律進行調整,解決生產難題;為便於迅速找出殲8機加力係統和起動係統故障部位,他製作了一個專門的故障檢測器,大大提高了故障檢查效率,保障了生產進度。為便於今後科研人員對殲8機特設技術的掌握,他還編寫了殲8特設數據部分,並且此部分被納入到中航工業沈陽所出版的《飛機技術手冊》中。

吳承祖經曆了航空工業從修理到製造、從小到大逐步發展的過程,經他手生產和調試了無數架飛機,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1986年他撰寫的“飛機燃油係統”方麵的論文在三機部外場技術交流中被評為三等獎;1988年獲沈飛公司某型飛機生產二等獎,為沈飛公司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吳承祖於1994年1月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