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蘭(1936.12—),山東恩縣人,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第221廠(現中航工業太原航空儀表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太航)工人。1952年參加華北246技校培訓,1954年9月在國營第221廠幹車工。1958年9月—1970年調至國營新蘭儀表廠(現中航工業蘭飛)車工,後任車間副指導員。1971—1978年調至漢中長空商貿有限公司任技術副主任,1978年4月—1989年在漢中宏峰工具廠人勞科任教育副科長、教育幹事。楊秀蘭工作積極肯幹,刻苦鑽研,創造連續突破生產定額紀錄的優異成績。在刀工具上不斷探索改進、創新刀具及一些小型量具改革,由單刀單刃改單刀多刃和多刀多刃,在操作中減少了多次轉刀架時間和測量次數,保證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月月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得到同誌們和領導的好評。1956年,獲部先進生產者稱號,出席了中國第二機械工業先進生產(工作)者代表會議;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1992年2月退休。
楊秀蘭1954年9月到第221廠從事車工工作,當時工廠的生產條件十分艱苦,設備和量具都比較陳舊,對加工飛機儀表零件來說是非常艱難的。車間領導要求幹部群眾想盡一切辦法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任務。楊秀蘭作為一名女車工不甘心落在其他人的後麵,每天加班加點,自願取消所有休假,餓了吃兩個饅頭,晚上住在車間,遇到身體有病也堅持不下火線,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完成車間給她下達的生產任務。
楊秀蘭勤奮好學,刻苦鑽研,不斷創新,為車間的生產提出許多小改小革的建議,為工廠完成生產任務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貢獻。她經常結合生產操作經驗和學到的新知識,建議改進工藝流程和加工方法,特別是在加工方法上建議由原來的單刀單刃,變成單刀多刃和多刀多刃,這樣就減少了來回轉動刀架時間,增加了工作時效;在加工鑽孔時采用當時正在興起的倪誌福工作法,大大提高了工作功效和產品質量。她帶頭實踐,既保證產品質量,又提高生產效率,創造了連續突破生產定額紀錄的優異成績,得到同誌們和領導的好評。
楊秀蘭調到國營新蘭儀表廠工作後,繼續從事車工工作,後任四車間副主任、車間副指導員。楊秀蘭吃苦耐勞,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無論是在車工崗位還是領導崗位上,她都勤奮好學,刻苦鑽研,不斷創新。
1971—1978年,楊秀蘭從蘭州來到漢中,任漢中長空商貿有限公司技術副主任。1978年4月楊秀蘭又調入漢中宏峰工具廠任人勞科副科長。工作中她對工作認真負責,以身作則,任人唯賢,與群眾同甘苦共患難,鑽研技術,改進工作方法,提高管理能力與領導藝術,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針對當時工廠部分職工文化水平較低,對專業基礎知識了解不夠的情況,她在工作中開辦職工業餘培訓班、職工脫產培訓班,通過培訓提高了職工技能水平,在工廠形成了學技術、提高技能、比學趕幫超的氛圍,為工廠完成生產任務、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促進作用。
楊秀蘭1992年2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