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張明雲 1959年全國先進生產者(1 / 2)

張明雲(1934.1—),遼寧營口人,1959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時任國營黎明機械廠(現中航工業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黎明)工人。1948年3月參加工作,先後在營口市私營煙卷廠、公大鐵工廠幹車工,兼任私營企業團支部書記,195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5月調入沈陽航空噴氣發動機廠(現中航工業黎明)任車工、鉗工、值班工長、總工長、技術革新員、技術副主任、技術檢驗科科長、冷工藝試驗室主任、公司工會生產部副部長兼技協辦主任等工作。張明雲在工作中、質量一貫優等、月月超額完成任務。積極開展技術改進、技術革新,解決了很多生產技術難題。1958年以來連續6次榮獲沈陽市勞動模範稱號;1959年獲遼寧省先進生產者稱號;1964年榮獲遼寧省五好職工稱號;1958年出席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榮獲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195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並出席了全國群英會。1994年2月退休。

張明雲1955年響應黨的號召,參加國家重點建設調到沈陽航空噴氣發動機廠工作。在任職期間,張明雲為適應航空工業科研、生產的需要,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到學校參加學習機械製圖、技術設計、機加工藝、材料學、熱處理、企業管理等知識和技術,把學到的知識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他先後參加了5個機種的發動機齒輪、傳動杆、聯軸器、附件機匣、滑油泵、高空點火器、離合器和部分工夾量具等試製和批生產工作。張明雲在當車工時總結出“心在活上,眼在刀上、手在搖把上”的一套操作經驗,使他在工作中質量一貫優等,月月超額完成任務。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張明雲能主動承擔,通過技術改進、技術革新和改進工藝方法解決了很多難題。

聯軸器內球麵精車工藝的改進———規範規定內球麵要求著色麵積不小於80%,而實際著色麵積隻能達到65%,這是不合格的。經過張明雲改進,使工具著色麵積達到90%,質量百分之百合格,效率提高1倍以上。

離合器凸輪精磨削工藝的改進———凸輪表麵有16個平麵,原先用平麵磨床加工,每班隻能磨6件,效率低質量不穩定,經他改進用套齒磨床加工,每班加工數量增至36件,提高工效6倍,質量100%合格。

加力元缸螺紋加工工藝的改進———原先在車床上加工,兩螺紋間距隻有28毫米,車螺紋退刀時經常碰到另一個螺紋使零件報廢,而且操作很不安全,後經他把車螺紋改進在車床上安裝一個銑頭銑螺紋,加工時操作安全,質量百分之百合格,提高工效1倍。

離合器的組合裝配鉚接工藝的改進———該離合器組裝時按蘇聯規範給的條件是,需要五級以上鉗工組裝,質量允許20%返修率。經他自行設計製造一台氣動液壓鉚接機,改進裝配方法,裝配時由二級鉗工組裝,質量百分之百合格,效率提高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