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李臨莊 1977年全國先進生產者、1979年全國勞動模範(1 / 2)

李臨莊(1936.5—2005.12),湖南漣沅人,1977年全國先進生產者、1979年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南方)工人。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8月畢業於中南248技校,同年分配到國營第331廠(現中航工業南方)幹鑽工,1983年進入北京航空學院係統工程與管理工程專業,1986年畢業,回單位任企業管理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6月調南安公司繼續從事鉗工工作。1955—1983年的29年間,李臨莊累計完成了102年的生產任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出色的貢獻。1958年獲湖南省先進生產者稱號;從1972年起,他連續11年被評為廠級勞動模範和學大慶標兵;1975年,株洲市委授予他“鐵人式工人”的光榮稱號;1976年,第三機械工業部授予他“跑在時間前麵的人”的光榮稱號,1977年、1979年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和“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75年、1978年、1982年獲全國體育先進個人稱號,還多次被評為部、省級勞模。1978年和1983年,他先後當選為全國第五屆、第六屆人大代表。1991年退休。2005年12月去世。

李臨莊自1955年參加工作以來,在黨組織的關懷培養和同誌們的幫助鼓勵下,自覺做主人,拚命爭貢獻。李臨莊常說:“社會主義等不來,喊不來,隻能紮紮實實幹出來!”他用拚搏精神奪高產,主要有三個方麵的突出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崗位任務拚命幹。“一個工人,有十分勁,決不使九分九”。這是李臨莊經常講的一句話。1958年,他負責工廠剪板機的操作,全廠用的鈑金材料,有一半要從他手下經過。他吃在工房,睡在工房,幹在工房,曾經7天7夜沒離工房。一次手指被機床壓傷,他哈口氣,搓一搓,扯一塊抹布包一包,又繼續幹。那一年,他完成7年工作量。廠裏《工人導報》多次報道他“跨駿馬”、“放衛星”的先進事跡,稱他是“突額能手”、“生產虎將”。1965年8月組織安排他從30車間到一分廠,給他3天假辦手續,他接到調令的當天,加班到深夜12點,把自己崗位上的350件活全部幹完才交班。第二天一早到新單位報到。班長分配他工作,他的要求是:“一要幹大件,二要任務忙”,後來分配他在大件班幹鑽工,他看到每部鑽床三班配了3個人,任務吃不飽,就和另外兩位工人商量,抽出一人幹別的事,兩人幹三人的活。後來,他感到兩人幹一台機床任務也不飽滿,又主動找領導要求,一個人承擔3個人的工作量。隨著生產任務的增加,從1967年起,他從一個人操作一台機床,開始輪流操作兩台機床,幹了立鑽,再幹多軸鑽。到了1972年,他又同時開動兩部機床,交叉作業。他這樣幹,一天要提著9千克重的零件,在兩台機床間來回跑,常常冬天穿一件單衣還流汗。有人見他這樣拚命幹,對他說:“你這樣幹下去,再幹幾年會累死的”。他豪邁地說:“沒有幹勁,爭不了上遊。怕苦怕累,就不能多做貢獻!”就憑著這種拚命精神,1955—1972年,累計完成40年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