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賈印印 1995年全國勞動模範(1 / 1)

賈印印(1948.7—),陝西西安人,1995年全國勞動模範,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西飛)車工、高級技師。1969年由西安航空技校畢業分配至國營紅安機械製造公司(現中航工業西飛)機加33廠車工。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賈印印以其精湛的技藝、高尚的品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先後榮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自1971年起,連續30多年被評為分廠、公司級先進個人;1979年起,連續20多年被評為西飛公司優秀共產黨員;1983年以來,先後被評為部、局先進生產者、質量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名字載入《航空教育讀本》;1987年,成為西飛公司第一批部級高級技師之一;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00年,作為全國範圍內遴選的7名全國勞動模範代表之一,對古巴進行友好訪問;2000年,在北戴河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6年,被中國一航授予航空工業突出貢獻獎;2008年,在西飛建廠50周年之際被授予特別貢獻獎;2011年中航工業成立60周年之際,被授予航空工業突出貢獻獎。賈印印是西安市閻良區第五、第六、第八屆人大代表。2008年7月退休。

賈印印自1969年進國營紅安機械製造公司以來一直從事車工工作,他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提前20分鍾來到車間。從1992年開始,車工一年正常考核是2448個工時,而他每年完成上萬工時,相當於一個人完成了4個車工全年的定額指標。在1982—1995年13年裏,賈印印累計完成8.13萬個工時,相當於幹了33年的活,提前20年跨入了21世紀。

賈印印在工作中是個認真細致的有心人,30多年的車工生涯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藝,但他並沒有因此而絲毫放鬆產品質量。多年來他一直承擔著波音等國外轉包產品的車工關鍵工序,他說:“這些產品要交付給國外,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必須萬無一失。”在工作中,他有幾個著名的“三”,即“三快”(腳快、手快、說話快),每一個動作,好像時間總是在後麵追趕著他似的;“三勤”(勤看、勤量、勤檢查);“三不開工”(即圖樣消化不透不開工,圖樣、工藝、流量、路線卡片不到位不開工,刀夾量具有毛病不開工),這就充分保證了零件的加工質量。賈印印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優質高產,從未出過廢品,檢驗合格率為100%,被公認為“質量信得過的人”,他的產品被定為“免檢產品”。賈印印在工作中勤於鑽研、善於動腦,先後進行較大的技術改造20多項,僅在運7某型機的研製生產中,他一人就搞了10多項技術革新,使工作效率成倍增長。

賈印印不僅自己幹得好,還熱心傳授技藝,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絕招技藝傳授給車間的青工。20世紀80年代以來,賈印印帶出的徒弟有20多個,各個都得到他的真傳。不管是徒弟、班組其他工友,還是本廠和外廠的工人,隻要向他請教,性格溫厚的他都耐心地給予指導。有的青工看不懂圖樣,他就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對於複雜活,他更是耐心講解、親手示範,幹完一件檢查合格後才離開。車工講究“三分技術七分刀”,刀磨得好壞,直接關係著幹活的效率和質量。賈印印常常守在砂輪機手把手教徒弟磨刀,青工有了難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賈師傅。

1989年以來,賈印印帶了多個徒弟,人人都成才,有的還獲得西飛比武佳績。“名師出高徒”,一個賈印印帶出了好多個“賈印印”。賈印印和愛徒們的機床一字排開,形成了33廠車工技術核心的陣容。1988年前,33廠車工工序僅有賈印印一人具有加工美國波音垂尾零件的操作合格證,在他的傳帶下,他的徒弟們也先後獲得了波音資

格的操作合格證,都能獨立承擔起這些高難度的外協加工任務。同時,賈印印和接受他傳、幫、帶的青工們既是師徒,又是朋友,下班後或星期天,師徒們在一起打撲克、釣魚,生活充實而又豐富有趣。

由於長期在車工生產一線從事繁重的生產任務,賈印印患有頸椎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西飛對勞模采取保護政策,2005年讓他由生產一線退下來擔任分廠技術顧問,對青工的技術進行精心指導,直至2008年退休。

賈印印雖然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他關心企業、社會和國家的大事。他是分廠的政治宣傳員、西飛職代會主席團成員,還是西安市閻良區第五、第六、第八屆人大代表,對於群眾生活問題、幹部廉政問題、社會治安問題、體製改革問題等,他廣收意見,向有關部門反映解決,成為群眾生活中的貼心人,僅在閻良區第五屆人大代表一屆,就書麵反映群眾意見30多條。

賈印印於2008年7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