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真假難辨——離奇誘人的神秘寶藏(4)(2 / 2)

由於珍珠港事件、巴丹半島死亡行軍和虐待戰俘給美國人留下的痛苦記憶,胡佛和格魯為日本天皇和政府洗罪的計劃不得不嚴格保密。1945年底,美國國會宣布裕仁天皇為戰爭罪犯,並準備對其進行審判。但在起訴開始之前,一些日方證人突然莫名其妙地在東京的監獄中病死或自殺。美國戰俘在回國途中還被迫立下字據,嚴禁他們談論在日本戰俘營受到的虐待。在麥克阿瑟的幹預下,某些高級戰犯竟免於被起訴。例如英國決定對一位日本海軍官員撤訴,他曾命令用機槍射殺600名沉船落水的英國水兵。麥克阿瑟還下令戰犯法庭的審判中不準涉及細菌武器和731部隊問題。

盡管麥克阿瑟收到了盟國將天皇送上法庭的明確指示,但他仍不願審判天皇,甚至安排天皇到民間巡視,力圖將其打扮成接近人民的和平君主。在麥克阿瑟列出的戰犯名單中,最後隻有300人被起訴,28人被判有罪,僅僅7人被處決。

1948年初,日本的戰後改革遭受了致命一擊。該年2月,銀行家珀西·約翰遜奉命前往日本評估戰後經濟改造的成果。約翰遜是化學銀行的主席,該銀行與日本三井銀行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評估的結果在預料之中。被命令解散的325家日本財閥和大公司隻解散了20家。其中沒有一家銀行被要求重組。日本銀行通過更名等措施來掩蓋他們的過去。

胡佛在總統任內對外交並不關心,但在卸任之後卻突然對外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以私人身份遊曆世界。1938年胡佛會見了希特勒,想使美國與德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抗蘇聯。在戰後訪問遠東期間,胡佛與日本皇室建立了友誼。他希望日本與美國結盟,成為太平洋地區的反共前哨、以及共和黨在亞洲的基地。如果他能通過自己的影響讓天皇免於戰爭審判,那麼也可以使日本政府免於受審,從而使日本的戰後複蘇和重建工作盡快開始,以便讓他的華爾街朋友從中受益。從胡佛和麥克阿瑟持有的黃金可以看出,為裕仁天皇洗脫罪名的努力確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寶藏被吞的蛛絲馬跡

證實“山百合會”黃金已被發現的證據之一,是一張於1956年簽發給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黃金信用證。這是在他成為參議員之前的事。該信用證由瑞士銀行公司發行,證明馬科斯在那裏存入了7 120噸黃金。另一份黃金信用證是1963年1月7日由瑞士聯合銀行簽發給沙特阿拉伯軍火巨商阿德南·哈肖吉,馬科斯的一個生意夥伴。

日軍從東南亞地區掠奪的黃金一共有多少已經成為一個不解之謎。不過我們可以從馬科斯及其代理人出售的黃金數量中看到一些端倪。他們隨時都在倫敦、香港、悉尼等地的黃金市場上秘密出售大批黃金,有時一次賣出的金錠數量就高達10多噸,比已知的菲律賓所有的黃金儲備還多。每隔一段時間,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倫敦黃金交易所就會出現一次被稱為“馬科斯黑鷹”的秘密買賣。根據已出售的數量估算,馬科斯的黃金約有6.5萬噸。這個巨大的數字不禁給人一種神話般的虛幻感覺,從而認為有可能是捏造的。

但是根據計算,東南亞地區有史以來開采出的黃金總和與這個數字近似,而且馬科斯黃金的絕大多數應該來自喜歡積攢黃金的華人,因此可能包括從其他地方通過貿易流入東南亞的黃金。二戰結束後,許多在南洋活躍了幾個世紀的華人巨商家族都已滅絕——他們在其黃金和財富被日本人搶走後通常都被殺光了。這個數字還從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1986年2月21日給馬科斯的一封信中得到證實。基辛格在信中要求馬科斯將63 321噸黃金賣給2 000家歐洲和美國的銀行。馬科斯拒絕了這項提議,不久之後就被推翻了。根據未經證實的說法,他選擇將這些黃金交給美國以免於犯罪指控。

這些黃金被裝上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被運往了美國。除了馬科斯以官方名義主持的黃金發掘行動外,還有許多人在菲律賓的山區中私自尋找日軍埋藏的財富。70年代在菲律賓發生過著名的“羅哈斯事件”。羅哈斯是一位菲律賓私人尋寶者,於1970年在呂宋島北部山中發現了一尊純金佛像,重約1噸,頭部可以拆下,身體內部還藏有大量稀世珠寶。從當時報紙和電視上公布的照片上看,該佛像具有典型的暹羅—高棉風格。其時已任菲律賓總統的馬科斯聞知此事後,派軍隊從其家裏將佛像搶走,此事導致菲律賓公眾輿論嘩然,馬科斯迫於壓力“歸還”了一尊樣子相似的實心銅佛像。根據行家估算,僅這尊金佛像本身的價值就超過2.6億美元。1996年,羅哈斯家族在美國夏威夷州法院起訴馬科斯及其繼承人(馬科斯已於1989年病死),要求賠償損失。法院於1998年作出判決,馬科斯的妻子伊梅爾達必須將該佛像歸還給羅哈斯。

盡管納粹德國和日本掠奪的寶藏仍有很多下落不明,但無疑日後會發現更多被藏匿起來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