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以治為勝(3)(2 / 3)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與以美國軍隊為首的"聯合國軍"初次交鋒,即取得了第一回合的勝利,殲敵1.5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打回到清川江以南,穩定了朝鮮戰局。在一般人看來,這次戰役在倉促入朝、情況不明的條件下,能取得如此戰果,實在難能可貴。但當各軍指揮員到誌願軍司令部參加一次戰役總結和二次戰役部署會議時,發現氣氛並非預料的那樣輕鬆。因彭德懷對與"聯合國軍"初次交鋒的結果並不滿意。他在總結中表揚了擔任正麵攻擊的三十九軍、四十軍及時捕捉戰機,打得勇猛頑強。四十二軍2個師在東線頂住了敵軍多次猛烈進攻,完成了牽製任務。而對三十八軍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三十八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戰功卓著的主力部隊。在抗美援朝一次戰役中擔任向軍隅裏、新安州方向穿插任務,就其在作戰中殲敵人數來說,仍是較多的,但由於他們對敵情判斷有誤,未能按時到達指定位置,被圍之敵由此逃脫。會上彭德懷嚴厲批評三十八軍領導人對敵估計過高,不敢大膽截斷敵人退路,使這次可能殲敵兩三個整師的作戰計劃未能完成。說到氣憤處,將右手重重往桌上一拍":我彭德懷別的本事沒有,斬馬謖的本事還是有的!"怒聲震動會場。解放軍高級將領都知道彭德懷治軍甚嚴,但入朝部隊多是原第四野戰軍的,多數軍的領導人對彭德懷要求之嚴格沒有親身體驗。這次看到他對三十八軍這樣的"王牌軍"都如此不留情麵,才真正知道彭德懷的"厲害"。特別是三十八軍領導人更是受到極大的震動,決心以在今後的作戰中"洗清一次戰役作戰不力的恥辱"。在二次戰役中,彭德懷仍把事關戰役全局的穿插任務交給了三十八軍。三十八軍不負厚望,打得積極主動、英勇頑強,勝利完成了阻擊和殲敵任務。對整個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12月1日,彭德懷以誌願軍領導人彭、鄧、洪、韓、解、杜的名義,起草了一份給三十八軍的嘉獎電並通報全軍。電報寫完之後,覺得意猶未盡,又在電報稿最後寫上了":三十八軍萬歲"幾個字。有人說";在我軍曆史上還沒有喊那個部隊萬歲的,這樣寫不好吧?"彭德懷說",這次戰役的勝利,三十八軍起了關鍵作用,打得好,就可以喊萬歲嘛!"當嘉獎令一傳到該軍軍部,軍的領導立即分頭到各師去傳達,一級傳一級,很快傳到了全體指戰員,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紛紛表示:"一定要用生命和鮮血來保持這個光榮稱號,不打敗美國侵略者,決不回國!"有力地鼓舞了全軍指戰員的戰鬥意誌。在後來的曆次戰役中,這支部隊均創造了突出的戰績。記者李莊寫的《被人們歡呼"萬歲"的部隊》、作家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均是描寫他們的英雄業績。從此,三十八軍被稱為"萬歲軍"名揚天下。這充分顯示出了彭德懷嚴格治軍的巨大魄力和威力。

(三)重教善導,啟發自覺是否將軍隊紀律的執行建立在官兵高度自覺的基礎之上,這是新型的人民軍隊同一切剝削階級軍隊治軍思想的根本區別之一。軍事法規是統治這支軍隊的階級的利益和意誌的反映。在一切剝削階級軍隊,由於廣大士兵是被剝削階級的成員,因此,其軍事法規的實行隻能依靠強製手段。彭德懷指出":舊的軍閥部隊是地主階級的工具,他們為了維護地主階級的權利和地位,必然驅使士兵進行戰爭。而這些戰爭又是非正義的,與廣大士兵利益相違背,所以一般軍官對士兵隻有采取多種強製和鎮壓的辦法。"而新型的人民軍隊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自己的利益而結合而戰鬥的,軍隊的法規體現包括廣大官兵在內人民的利益和意誌。因此,"我軍嚴格的組織製度,不是單純依靠行政強製的辦法,主要是在官兵政治自覺的基礎上,依靠集中和民主相結合、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辦法建立起來的。隻有這樣,我軍嚴格的組織製度和各項任務的完成,才有牢固可靠的保證。也隻有這樣,才能經得起殘酷的戰爭考驗"。由此可見,重視教育引導提高官兵的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這是人民軍隊以法治軍從嚴治軍的一個顯著特征。

啟發官兵嚴守紀律的自覺性首先是靠教育。因為我軍的管理製度是建立在全體成員政治自覺的基礎上。"為了提高全體成員的政治覺悟,解決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後的矛盾,施行管理教育的辦法,主要是依靠有領導的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依靠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一方麵,組織部隊認真學習軍隊的各種條令條例和規章製度,使它的基本內容做到人人皆知,明確軍人的行動規範。另一方麵,要經常結合實際,組織部隊進行嚴格組織紀律與履行軍隊職能軍人職責關係的教育和討論",通過教育,使全體成員認識到軍隊的命令和紀律體現著革命事業的共同利益,代表著黨和全體人民的意誌,從而願意自覺地堅決地服從和遵守,而絕不是盲目的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