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以治為勝(6)(3 / 3)

自力更生。彭德懷強調,一方麵,軍隊要積極支援人民群眾的生產建設。"能處處為人民利益著想,關懷人民的痛苦;一有可能就幫助人民生產勞動,幫助人民克服困難"",積極地幫助人民群眾生產建設,救災搶險"。在戰爭年代,他每到一地,都要了解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動員部隊利用戰鬥間隙參加助民勞動。特別是麵對敵人對人民群眾生產的破壞和勞動果實的掠奪,常常以相當的兵力投入群眾搶種搶收。如1939年2月,彭德懷為解決"磨擦"問題赴河北,由陳庚部隊護送,通過敵人的嚴密封鎖線,進入冀南。就在中央和總部等候著他安全通過封鎖線之際,彭德懷卻利用行路的時間籌劃著一件大事。進入安全地帶,他就向中央和總部發電:估計敵4月份將大舉進攻長治,須動員部隊幫助群眾提前春耕,免受損失。另一方麵,軍隊盡可能地進行軍工和農業生產,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滿足部隊的部分供給。在抗日戰爭中,我軍開展了著名的生產運動,對於解決軍隊的供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彭德懷解決敵後八路軍供給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前麵提到的電報中彭德懷還建議組織醫院、學校、工廠、機關人員利用時間開荒。他計算可能增產瓜菜15萬擔,馬料50萬斤。如此在困難時不發馬料、菜金亦能堅持戰局。

厲行節約。彭德懷曆來把勤儉節約,作為人民軍隊的一個重要建軍原則,作為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係的措施來加以強調。他說,軍隊的任何不愛惜人力、物力、財力的行為都是犯罪。軍隊隻有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特別是在群眾生活處於艱難時期,軍隊更要帶頭節約以幫助解決群眾的疾苦,共渡難關。1943年春,太行、太嶽區根據地遇到嚴重春荒,一些群眾斷糧。八路軍的糧食供應也非常緊張。但為了接濟群眾,4月1日,彭德懷下令,總部直屬部隊各單位,從即日起,每人每日節約1兩小米救濟饑民。4月27日,彭德懷又下令總部直屬部隊全體指戰員,每人每日節約2兩小米救災。這樣總部直屬部隊的幹部每日口糧約合7兩,戰士每天口糧也不足1斤。彭德懷規定,北方局和總部的幹部每日采一斤半野菜、樹葉交炊事員與糧食摻做。從4月起直到秋收,彭德懷等八路軍和北方局的領導人和總部機關一起,每日兩餐菜粥、榆葉麵條,或玉米、黑豆皮做的餑餑,個個麵黃肌瘦。彭德懷痔瘡時發,經常便血。由於以彭德懷為首的八路軍和北方局的領導機關帶頭節糧救災,各根據地領導機關和部隊也紛紛仿效,軍隊與人民一起共同渡過了難關。為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而犧牲的印度醫生柯棣華,在他的日記中寫道":這些人即使在戰爭中失利也不會被摧垮,八路軍吸引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