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以治為勝(6)(2 / 3)

(二)嚴守群眾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曆代兵家學者論兵,無不論及民眾紀律,曆史上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的軍隊,無一不是有嚴格的民眾紀律,對民眾秋毫無犯的軍隊。彭德懷認為人民軍隊要堅決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樣需要有法規紀律的保障。他在抗日戰爭中論述鞏固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基本條件時指出":部隊紀律的嚴明,是保持部隊和民眾良好關係的基本條件。在戰爭期間,一切決心在敵後方堅持的部隊都應極度改善自己的紀律。部隊內都應加緊紀律教育與建立紀律檢查製。"嚴格執行群眾紀律,是彭德懷治軍的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1938年3月,朱德、彭德懷在山西沁縣小東嶺主持召開了東路軍將領會議,會上,彭德懷在報告中針對不少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對八路軍軍民同心表示欽慕而自己找不正確的途徑的情況說":對待民眾有幾件基本的事,就是實行買賣公平,說話和氣,借物要還,損物賠償,離開駐紮地時,實行紀律檢查。我們隻要做到這幾項,就可以獲得民眾的好感與幫助,軍民也就可以慢慢團結一致了。"為保證部隊貫徹執行我軍規定的群眾紀律,彭德懷在部隊中建立了紀律檢查製度。如在轉戰陝北時,彭德懷明確要求:每一個夥食單位要有紀律檢查組,每班要有紀律值班員。

連首長每日須有簡短紀律生活講評,營首長三至五天,團首長七至十天,旅首長半月須有一次講評,堅決貫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嚴守紀律的連隊和個人表揚之,對違犯紀律嚴重者應處罰之。各部隊每到一地都召開軍民聯歡會,進行社會調查,軍政首長特別是政治機關要找地方幹部談話。

彭德懷強調,執行群眾紀律,必須是不分時間、地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半點的馬虎。因此,無論解放區還是敵占區,無論是國內作戰還是出國作戰,他都始終如一地把嚴格群眾紀律作為經常性的重要工作抓住不放。而且越是環境複雜、敵情嚴重、戰鬥頻繁的情況下,越是重視對部隊執行群眾紀律情況的檢查。如紅軍長征進行遵義戰役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在遵義東20裏的一個叫懶板凳的村莊宿營,當部隊離村出發時,發現部隊宿營地還有一塊門板,就親自到老鄉家中挨戶詢問,直到找到了門板的主人把它上好才離去。事後他對有關同誌說:這裏是新區,老鄉還很不了解我們紅軍,他們還把我們和國民黨軍隊一樣看待。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要注意群眾紀律。老百姓的東西,哪怕是一針一線,是怎麼借來的,就要怎麼歸還。別看這是一塊門板,它直接影響著紅軍的聲譽。以後,一定要養成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嚴格遵守群眾紀律的好習慣。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彭德懷特別強調"出國作戰紀律問題更為重要,到朝鮮後,更要切實遵守紀律,不能侵犯群眾利益"。如在第三次戰役發起不久,誌願軍政治部就根據彭德懷的指示,對進入漢城的部隊頒布了紀律守則。其內容如下:(一)迅速肅清殘敵,鎮壓公開反抗的反革命分子。

(二)維持城市治安,恢複革命秩序,嚴禁亂捉亂殺。

(三)保護工廠、商店、倉庫資材及一切公共建築。

(四)保護學校、醫院、文化機關、名勝、古跡建築及一切公共場所。

(五)對守法的教堂、寺院、宗教團體一律不加幹涉。

(六)不幹涉守法的外僑,不侵入外國使館,為了防止意外,對外國使館可派部隊加以看守。

(七)向市民宣傳勝利,宣傳防空、防特、防火,嚴格遵守紀律,不許隨便進入民房。

(八)凡入城部隊必須自帶三至五天的糧食、蔬菜,嚴禁入城後搶購物資,亂買東西。

(九)注意軍容、軍紀及清潔衛生,切實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除派出必要的巡邏部隊外,嚴禁隨便逛街。

(十)凡屬有關政策性質的問題特別是對外政策,必須事前請示,事後報告。

從上麵這個紀律守則中,可見誌願軍群眾紀律之嚴格。(三)體諒民眾艱辛,減輕人民負擔軍隊是靠人民來負擔的。盡一切可能減輕人民的負擔,是取得人民對軍隊的擁護和支持的重要條件之一。中國古代軍事家就提出了"惜民力"的思想。作為人民軍隊,更是必須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現實利益出發,合理確定兵員數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厲行節約,杜絕浪費,以減輕人民的負擔和保持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彭德懷在抗日戰爭中指出:"敵後根據地人民負擔雖然比敵占區輕得多,但還是相當重的我們必須及時深刻地去注意,求得適應的解決。抗日民主政府應力求減輕人民的負擔。"精兵高效。在抗日戰爭中,彭德懷就提出,有必要在根據地人民的實際負擔能力和保衛根據地的必要兵力費用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比例。1940年9月,八路軍發展到40萬人,地方遊擊隊也相應擴大。針對人民負擔日益加重的情況,他和總部後勤部長楊立三等人一起算了一筆賬:按當時的生活水平,八路軍每個士兵,每年均需470元(包括武器消耗),以當時民眾的負擔能力,每人年負擔10元左右,約需50人左右負擔一個兵員。當時根據地人口為300餘萬。根據這個計算,彭德懷在北方局高級幹部會議上闡述根據地的財政經濟政策時提出,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應當不超過根據地人口的2%。黨政人員不超過1%。即根據地全部脫離生產人員不超過全人口的3%之數。1941年末,中共中央在向全黨發出精兵簡政號召中,即是按這個比例要求全黨的。這凝聚對人民生活深刻體貼的百分比,對密切軍民關係,共度敵後艱難歲月,起了重大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抗美援朝戰爭剛剛結束,在軍隊中許多同誌急切實現軍隊現代化的情況下,彭德懷卻提出了精簡軍隊問題。他指出,國防現代化水平必須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應在整頓組織、精簡機構和冗員、加強技術訓練,提高部隊質量的基礎上,大力縮減軍費開支。我們必須從全盤著眼來考慮我們現代化軍隊的逐步建設,不允許隻顧局部而加重國家財政負擔,影響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