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3 / 3)

作為創業者,作為一個總經理,無論你是從這個行業轉到了另外一個行業。還是初出茅廬,你都應該先仔細地分析分析自己有沒有從事這一行業的能力,如果發現自己沒有這一方麵的能力,而隻是憑借自己的主觀願望,你的這個美好的願望十有八九會落空。甚至,有時候你在某個行業幹得很出色,可一旦換了一個行業,一切都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再套用你原來的經驗往往要打敗仗。因為一個人轉行,是人生的一次巨變,要迅速地從其中走出來奔向創業成功的路是不現實的。

作為一名創業型公司的總經理,要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去做熟悉、了解的行業,千萬不要人雲亦雲,盲目跟風,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公司就很可能會賺到錢。否則,就隻有站著觀看的份兒,弄不好“海”沒有下成,反而喝了一肚子“海水”。

中國有句俗話,“隔行如隔山”。盡管社會中的各行各業是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但是每個行業之間存在著許多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隔閡和區別,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經營之道。所以,無論你是久經商場,還是初出茅廬,如果你這次創業要涉足一個你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業,就一定要慎之又慎,絕對不能盲目從事,所謂的“量體裁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創業就是活下來和掙錢

“什麼是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著。什麼是好好活著。好好活著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這是熱播電視劇《士兵突擊》的一句經典台詞。許三多的這句話是一句十分簡單的“傻話”,但也是至理名言。作為創業者,當務之急是怎麼才能生存下去,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想要一夜暴富,否則,就會栽大跟頭。

中國的創業者,在半途夭折的很多,這種現象多數發生在中小企業身上。據統計,日本90%以上新成立的企業也是在3年之內死亡的。這個數字甚至可以映射到所有的經濟發達國家。因此,“好好活著”應該成為中國企業尤其是創業型企業的首要任務。

一位做百貨生意的總經理,認為該行業競爭太激烈,賺錢太不容易,想轉行搞網絡服務。一位下屬勸他說,現在網絡服務這一行已經人滿為患,一些實力很強的公司都覺得生存艱難,我們沒有經驗,貿然投入,未必有利。這個總經理說:“沒有經驗怕什麼。我剛做百貨不到一年,也沒經驗,還不是做下來了。”他執意轉行,結果因競爭力不行,一年下來,老本幾乎賠光。

這個總經理所犯的錯誤就是不懂得這個道理:有活下來的資本,才有賺錢的資本,不能“好好活著”,也就不可能“做有意義的事情”。

“好好活著是為了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而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這個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掙錢。這毋庸諱言。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說過一句話:“企業家的使命就是賺錢,如果不賺錢那就是犯罪。”

英特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格魯夫也說過,一個企業家賺錢叫道德,企業家不賺錢就是缺德。如果企業家不賺錢,肯定是會給社會、給家庭、給個人、給團隊、給員工造成嚴重傷害的。

而作為一個總經理,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在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的前提下,努力地去賺錢。

在曆史上,金錢曾被各個民族廣泛地看做是一種罪惡或者至少是準罪惡的東西,但猶太人除外。猶太人認為,賺錢是最自然的事,如果能賺到的錢不賺,這簡直是對錢犯了罪。

作為創業者,應該向猶太人學習,拋開傳統的偏見,雖然不能金錢至上,但一定要敢於掙錢,善於掙錢。

猶太人加利曾為一個貧窮的猶太教區寫信給倫貝格市一個有錢的煤商,請他為了慈善的目的贈送幾車皮煤來。

商人回信說:“我們不會給你們白送東西。不過我們可以半價賣給你們50車皮煤。”

該教區表示同意先要25車皮煤。交貨3個月後,他們既沒付錢也不再買了。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辭強硬的催款書,沒過幾天,他就收到了加利的回信:

“……您的催款書我們無法理解,您答應賣給我們50車皮煤減掉一半,25車皮煤正好等於您減去的價錢。這25車皮煤我們要了,那25車皮煤我們不要了。”

煤商憤怒不已,但又無可奈何。他在高呼上當的同時,卻又不得不佩服加利的聰明。

在這件事情中,加利既沒耍無賴,又沒搞騙術,他僅僅利用這個口頭協議的不確定性,就氣定神閑地坐在家裏等人“送”來了25車皮煤。

這就是猶太人的賺錢高招。

猶太人愛錢,但從來不隱瞞自己愛錢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責其嗜錢如命、貪婪成性的同時,又深深折服於猶太人在錢麵前的坦蕩無邪。隻要認為是可行的賺錢方式,猶太人就一定要賺,賺錢天然合理,賺回錢才算真聰明。這就是猶太人的經商智慧的高超之處。

作為私營公司的總經理,應該有猶太人這種“愛錢”的精神,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標,什麼都別想,好好活,好好掙錢,這就是你最大的生存智慧。

總經理莫要與煩惱憂愁為伍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世界由兩類人組成,一類是意誌堅強的人,另一類是意誌薄弱的人。”後者遇到困難挫折時總是逃避,畏縮不前。麵對批評,他們極易受到傷害,從而灰心喪氣,等待他們的也隻有痛苦和失敗。但意誌堅強的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內心中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堅強意誌。所謂堅強的意誌,是指在麵對一切困難時,仍有內在勇氣承擔外來的考驗。那些能取得人生成功的人,自然是那些具有堅強的意誌的人。他們在遭遇到困難挫折時,並不否認消極因素的存在,隻不過他們學會了不讓自己沉溺其中,他們能擺脫一切消極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心態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中。

每個創業者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都會積累豐富的人生經驗和“財富”。這筆財富包括精神的、物質的、成功的、失敗的、歡樂的、悲哀的,這一切都可以繼承下來,都可以在創業者的心靈中占據一席之地,唯獨煩惱和憂慮這些東西不該繼承,不應該給其留下立足之地,而應該把它們徹底拋棄,因為它們是創業的大敵。

一味的煩惱憂慮是對失敗的變相崇拜,是對悲哀的無比親和。煩惱和憂慮是對生活的構成要素——既有幸福又有痛苦、既有成功又有失敗、既有暢行又有挫折、既有歡樂又有悲哀的曲解和片麵誇大。意誌薄弱的人常常把上述相反相成的因素絕對化,其感覺似乎始終籠罩在煩惱和憂慮的陰雲之中,常常把痛苦、悲哀放大為“厄運”,把孕育著成功的失敗視為禍根。於是,這些人在失敗麵前自然有煩惱和憂慮,悲歎著命運的不公;在成功麵前也有煩惱和憂慮:懼怕譏諷、懼怕攻擊、懼怕重新失去得到的成功。總之,煩惱和憂慮就像一條毒蛇,不隻吞噬著他們的生命、活力、青春、智慧,而且還吞噬著他們的信心、勇氣、果敢和僅存的堅毅。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很多時候,得失成敗並不會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可以選擇。但是,快樂與否卻完全是取決於我們的,以樂觀豁達的態度麵對一切,那麼,就沒有什麼能使你不快樂。

作為創業型總經理,要麵對的苦難和挫折比普通人要多得多,要想在這其中享受快樂,就得把煩惱和憂慮這種消極心態徹底地拋到腦後,讓它們遠遠地離開你。既然選擇了創業,痛苦要堅持,快樂也要堅持,那何不選擇快樂地堅持下去呢。

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能成功創業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意誌頑強,堅韌執著。隻要認定自己所選擇的創業道路是正確的,那他就會以頑強的毅力一直走下去,哪怕前進的路上布滿荊棘也會不達目標誓不罷休。堅韌頑強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這種素質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毅力。缺少這種素質,即使你有再美好的創業計劃,有再好的創業條件也會與成功無緣。

在現實生活中,翻開任何一個成功創業者的經曆,你都可以看到這些成功創業者是如何憑著堅韌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進行創業的。

肯德基創始人桑德斯成功創業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絕好的事例。

桑德斯選擇創業時已經65歲了,這個年齡是大多數人都安享晚年的時候。但桑德斯65歲的時候還身無分文,非常貧窮,他當時靠著美國政府發給他的少得可憐的救濟金生活。一次,當他看著領來的105美元救濟金時,桑德斯想,我難道就這麼一直活下去麼。我是否應當對人們做點什麼,否則我隻會也隻能對著微薄的救濟金感歎。

桑德斯開始思考,自己能幹點什麼呢。頭一個浮上他心頭的答案是:我有一個人人都會喜歡的炸雞秘方,我得利用這個秘方為我賺取財富,為社會做點貢獻。

創業項目和計劃初步形成,然而身無分文的桑德斯要創業談何容易,他的條件確實差到了極點。資金、精力、年齡等方麵他都沒有別人強。怎麼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桑德斯認為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與人合夥,用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

桑德斯選擇的這條道路是可行的,但試想誰願意把自己的錢交給一個65歲的並且身無分文的人去經營生意呢。這不是拿著錢去冒險嗎。可想而知,桑德斯選擇的這條創業道路雖然可行,但卻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沒有非常頑強堅韌的毅力是很難走去的。

可桑德斯卻正好有著極其頑強的毅力。當他認定自己的創業道路可行的時候,他就帶著自己的創業計劃去挨家挨戶地敲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每一家餐館。

像大多數人預想的那樣,當桑德斯敲開門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冷言冷語以嘲諷的態度對待他,甚至有些人還誤以為他是精神病患者而將他趕走,所有的人都認為他這麼大的年齡還想成功創業,這不是開玩笑嗎。但是,桑德斯並沒有放棄,他堅信他的創業計劃是一定能夠實現的,人們拒絕他,這是上帝對他的考驗,創業的熱情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樣一直持續燃燒著。就這樣,桑德斯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前行,他的足跡遍及美國的每一個角落,逢人便說他的創業計劃。終於,桑德斯在向人們訴說了1009次後,他的創業計劃被人接受了,於是,才有了今天遍及全球的肯德基。

有誰能夠在兩年的時間裏,帶著自己的創業計劃和創業夢想,足跡遍及一個國家,並且經曆T1009次的拒絕還能夠熱情依舊、初衷不改、鍥而不舍地走下去呢。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恐怕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再找出第二個,可桑德斯做到了,他以他的頑強毅力做到了,無怪乎世界上隻有一個桑德斯,無怪乎世界上隻有一個肯德基,無怪乎世界上很多創業者總是不能成功,這些不能成功創業的人如果和桑德斯相比較,他們在任何方麵都可能比桑德斯強,而唯獨缺少的正是桑德斯那種“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積極態度和持之以恒的心態與毅力。

桑德斯的成功創業並沒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和很多人相比,他既不是生在富豪之家,也沒有念過高等學府,甚至連年齡也已到了65歲高齡,他有什麼,他幾乎一無所有。然而,桑德斯有一個賺錢的好主意,他有信心,他有毅力,他堅韌頑強,他認定了,他的目標一定能實現時,他就對自己充滿了信心。然後,他就拿出了具體行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還是一句話,堅持到底就是成功,蒼天不負有心人,桑德斯把他的肯德基炸雞店開遍了全世界。他不但為自己賺取了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更重要的是他在晚年還登上了人生的頂峰,品嚐了創業成功的滋味,

成功屬於那些不斷辛勤勞作,不斷辛勤付出的人。創業也是這個道理,在確定創業的目標,製訂了創業的計劃之後,接下來在實施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重重的阻力,遇到一個又一個困難,這些阻力或困難都需要去克服,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付出的過程,克服一個困難就會有一定的收獲。世界上沒有任何道路可以一帆風順地走下去,想一帆風順那隻能是人們的一種良好的願望,正如人們所常說的那樣:“不經曆風雨,怎麼能見彩虹。”要想看到瑰麗的大自然,必須經曆風風雨雨。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要想成功創業就要像桑德斯上校一樣認準目標,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即使遇到一千次一萬次困難也不放棄追求,不言失敗,不退縮,不向命運屈服。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麼你就會成為另一個桑德斯。

總經理要有防人之心

茫茫商海之中大潮洶湧,而在潮水之中難免魚目混雜。經商做生意切不可天真浪漫,一味地想著賺錢發財而掉以輕心,沒有最起碼的戒備心。因為生意場上雖大多為君子,但也不乏騙子,刺探商情的探子無時無處不像幽靈一樣飄蕩在你的周圍。在五彩斑讕的社會裏,在錯綜複雜的激烈的競爭場上,騙子的臉上是沒有寫字讓你來辨認的,相反卻往往穿著非常美麗的外衣,巧舌如簧,每時每刻都可能活動在你的身邊,隨時隨地都可能把災難降臨到你的頭上。他們又像一個黑色幽靈,活躍在你的經營活動裏,若隱若現,明來暗去,像埋伏在經營者周圍的敵人,時刻都可使你遭到不測,甚至使你破產。麵對如此殘酷的商業競爭,總經理若耳閉目塞,頭腦反應遲鈍,對付騙子沒有起碼的戒備心,那麼,上當受騙也就不奇怪了,有時自己還蒙在鼓裏不知道。

沒有戒備心,對自己的投資不加分析、思考,往往就會糊裏糊塗地上了騙子的船,被掀翻在商海中。有一位經濟學家曾這樣說:“不要迷信號稱有極高利潤的經營項目,實際上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已是十分有利可圖的了,越是獲利高的經營項目其風險性就可能越大。”

可見,總經理投資之前,看準對方的經營實力是最關鍵的。對於無雄厚資金卻試圖通過“集資”來經營的人應多加防範,不了解某種經營項目的行情,就千萬不能光憑對對方的“好印象”而投資(除非有足夠的事實讓人信服)。商訓深解

如何識破騙局,沒有固定的方式方法。一般來說,對競爭對手的整體行動、動機、目的、言行都應認真分析,鑒別其中的真假虛實;要從實質上看問題,並應全方位地思考,係統地看對方的行動。對疑有騙局的情況,應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組織心理學家、智士仁人研究、討論、破識,一旦發現騙局時,應予以揭露,但更高明的做法是“將計就計”,或“佯裝不知”,采用相應的對策破壞甚至利用對方的騙局。

總經理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先來看一則小故事: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答應滿足他們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隻見他手裏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著第三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係,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我們以前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今後的生活。

回到創業這個話題。選擇創業,首先就要有一個長遠規劃,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沒有長遠計劃,想幹什麼就於什麼,很可能會落個血本無歸、一事無成。現在,總幻想一口吃個胖子,一夜之間成為富翁的下海者為數不少。於是,拚命往那些看來似乎很容易撈錢的行業擠,如股市、房地產、夜總會等。早兩年,就有不少人在這些領域中翻了船。無須努力,沒有風險,又能賺大錢,世界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隻有製訂一個長遠規劃,確定一個遠大的發展目標,才有可能不為一時蠅頭小利所迷惑。

創業型總經理要全麵係統地分析所選行業長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或者說,存在哪些方麵的機會和威脅。然後,依據上麵的分析,作出正確的選擇。那些選擇起點高、規模大、投資多、周期較長的行業的公司,因為麵臨的風險也較大,掉頭換行又不容易,所以在選擇行業前尤其要具有長遠的眼光,認真搞好長遠規劃工作。戰場上,軍事家就是戰略家;商場上,傑出的商人也是成功的戰略家。隻有從戰略的角度審時度勢,才能如置身泰山極頂,“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而決不能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就事論事,否則將難有作為。

企業的發展,“穩健”永遠比“成長”重要,因此要有跑馬拉鬆的耐力及準備,按部就班,不可存有搶短線的投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