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2 / 3)

近年來,溫州購房團在全國各地頻頻出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隻知道他們“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很大,快進快出,富有視覺衝擊力”,卻很少關注他們“心細”的特點。“溫州人對市場的分析太細致了”,一房產公司總經理佩服地說,“他們先分析秦皇島的環境要素對房地產升值的影響力,再分析秦皇島市投入100億元資金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擴張了房地產升值空問,又將秦皇島目前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價與對岸大連每平方米上萬元的房價做比較;為了了解當地的生活水平,他們會向餐館服務員細細詢問每月的工資收入等。最後才認定秦皇島的房價有上升的賺錢需要膽大,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但也需要心細,心不細則極有可能會“翻船”。克勞賽維茨在其大作《戰爭論》中指出:一個優秀的將軍,勇氣與謀略應該平衡發展。勇大於謀,會因為輕舉妄動而導致失敗;謀大於勇,會因為保守而貽誤戰機。

商場如戰場,這個觀點同樣適合於廝殺在商業戰場上的人們。勇敢不是瞎撞亂闖,而是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後盾,憑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果敢迅猛的冒險精神,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並付諸實施。

有理智的勇敢是冒險,無理智的勇敢就是冒進。想賺錢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係,要區分清楚什麼是勇敢,什麼是無知。無知的冒進隻會使事情變得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之初就發財的那些人,“膽大”之於“心細”要多得多。因為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商業意識,以“經商”為恥辱,各項法律法規也不完善。所以,市場機會多如牛毛,隻要敢去撈,大多都能發一筆財。而現在呢。如果你不仔細分析市場,就沒頭沒腦地亂闖,那失敗是一定的。

在探討中國公司成長史時,一些數據頗能讓人震撼:中國公司平均壽命8年左右,私營公司平均壽命隻有3年。中國很多公司之所以稍微上規模就容易“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本質原因就是不能正確地認識什麼是有膽識的冒險,什麼是無理智的冒進。稍微取得點成績就發昏,極易做出快速擴張的決策,而且缺乏科學的戰略計劃,又不注意基礎管理,當然容易導致失敗。

膽大還需心細,另外無謂的風險也不能冒,這是成功人士經過多少風雨之後總結出來的“心得”。

在商界,有很多敢於冒險的生意人,但在關鍵時刻,對於一些利潤太高、風險太大項目時,他們總是慎之又慎,甚至中途放棄其投資,他們很少涉足那些風險又高利潤又高的行業。他們一般不會對高利潤動心,因為他們知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伴隨高利潤的,肯定是高風險。

日本的“生意之神”鬆下幸之助就是這種投資理念的信徒。

1964年,日本鬆下通信工業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電子計算機。對這項決定,大家都感到震驚。鬆下已花5年時間去研究開發,投入10億元巨額研究費用,眼看著就要進入最後階段,卻突然全盤放棄。鬆下通信工業公司的生意也很順利,不可能會發生財政上的困難,所以令人費解。

鬆下幸之助所以會這樣斷然地做決定,是有其考慮的。他認為雖然大型電腦的利潤高,但是風險太大,加上當時公司用的大型電腦的市場競爭相當激烈,萬一不慎而有差錯,將對鬆下通信工業公司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到那時再退出,就為時已晚了,不如趁現在一切都尚可撤退,趕緊一“走”為好。

事實上,像西門子、RcA這種世界性的公司,都陸續放棄大型電腦的生產,廣大的美國市場,幾乎全被IBM獨占。像這樣,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公司獨占市場就綽綽有餘了,更何況在日本這樣一個小市場。

富士通、日立等7個公司都急著搶灘,他們也都投入了相當多的資金,等於賭下整個公司的命運。在這場競爭中,鬆下也許會勝,也許就此消退下去。鬆下衡量得失後,終於決定撤退。

投資時,撤退是最難的,如果無法勇敢地喊撤退,隻一味無原則地冒險,或許就會受到致命的一擊。鬆下勇敢地實行一般人都無法理解的撤退,足見其人眼光高人一籌,不愧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生意場中打拚的人們應該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冒險都讓你掙到大錢,很多時候冒險會讓你輸得精光。冒險不是盲目,不是賭博式的孤注一擲,而是在通過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較為科學的判斷,這樣的冒險才是有意義的。

看準機遇,就要敢於冒險

福勒是美國一位貧窮黑人家庭中的孩子,為了在社會上生存,他決定把經商作為生財的一條捷徑,最後選定生產肥皂。首先,他采取自銷的方法,挨家挨戶推銷肥皂達12年之久,後來,他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家公司即將拍賣,售價是15萬美元,他決定買下這家公司。但他在做肥皂生意之前的12年中一點一滴地隻積蓄了2,5萬美元,最後,福勒與那家公司達成了協議:他先交2,5萬美元的保證金,然後在10天內付清剩下的12,5萬美元。如果他不能在10天之內籌齊這筆款子,就會喪失所交付的保證金,也就是說他將傾家蕩產。

福勒為了籌集資金,他首先想到他在推銷肥皂的12年裏,獲得了許多商人的尊敬和讚賞,於是他去找他們幫忙。他從私交的朋友那裏借了一筆款子,也從信貸公司和投資集團那裏得到了援助。然而到了第10天的前夜,福勒隻籌集了11,5萬美元,也就是說,還差1萬美元。福勒回憶說;“當時我已用盡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貸款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裏自言自語:我要驅車走遍第61號大街。”

夜裏1l點鍾,福勒驅車沿6l號大街駛去。駛過幾個街區後,他看見一所承包商事務所亮著燈,他走了進去。在那裏,坐著一個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意識到自己必須勇敢些。

“你想賺1000美元嗎。”福勒直截了當地問道。這句話把那位承包商嚇得向後退去。“是呀!當然嘍!”他答道。“那麼,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當我奉還這筆借款時,我將另付1000美元的利息。”福勒對那個人說。他把其他借款給他的人的名單給這位承包商看,並且詳細地介紹了這次商業冒險的情況。福勒離開這個事務所時,口袋裏籌夠了這筆款子。冒險精神使福勒不僅沒有傾家蕩產,而且生意日漸興隆,漸漸發展成為擁有七家公司和一家飯館主要股份的富翁。

福勒由一個窮人發展成為富翁的故事,啟迪著急於在市場上求利獲勝的人們:機遇來臨時要敢冒風險,不要因不願承擔風險而失去機會。

很多時候商機是稍縱即逝的,一個有頭腦的總經理應該看準了商機就行動,不要拖延而失去絕佳良機,敢於冒險,出奇製勝,是成功人士必備的素質。

抓住萬分之一的機會

美國百貨業巨子約翰。甘布士就是這種能抓住萬分之一機會的人。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車去紐約,但事先沒有訂妥車票,這時恰值聖誕節前夕,到紐約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車票很難購到。

甘布士夫人打電話去火車站詢問:是否還可以買到車票。

車站的答複是:車票已售光。不過,假如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帶好行李到車站碰碰運氣,看是否有人臨時退票。

車站反複強調了一句,這種機會或許隻有萬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趕到車站去,就如同已經買到了車票一樣。

夫人問道:“約翰,要是你到了車站買不到車票怎麼辦呢。”他不以為然地答道:“那沒有關係,我就好比拿著行李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到了車站,等了許久,退票的人仍然沒有出現,乘客們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湧去了。

但甘布士沒有像別人那樣急於往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著。

大約距開車時間還有5分鍾的時候,一個女人匆忙地趕來退票,因為她的女兒病得很嚴重,她被迫改坐以後的車次。

甘布士買下那張車票,搭上了去紐約的火車。

到了紐約,他在酒店裏洗過澡,躺在床上給他太太打了一個長途電話。

在電話裏,他輕輕地說:

“親愛的,我抓住那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了,因為我相信一個不怕吃虧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一次,維爾地區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低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金可以買到100雙襪子。

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才!

約翰。甘布士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和商店拋售的貨物,並租了很大的貨場來貯貨。

他妻子勸他說,不要把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購入,因為他們曆年積蓄下來的錢有限,而且是準備用做子女教養費的。

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麼後果便不堪設想。

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後又對她道:“3個月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

甘布十的話似乎實現不了。

過了10天後,那些工廠賤價拋售也找不到買主了,便把所有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上的物價。

太太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不由得焦急萬分,抱怨起甘布士,對於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發。

終於,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行動,穩定了維爾地區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裏的廠商複業。

這時,維爾地區因焚燒的貨物過多,存貨欠缺,物價一天天飛漲。

約翰。甘布士馬上把自己庫存的大量貨物拋售出去,一來賺了一大筆錢,二來使市場物價得以穩定,不致暴漲不斷。

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他妻子又另告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為物價還在一天一天飛漲。

他平靜地說:“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後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了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

後來,甘布士用這筆賺來的錢,開設了5家百貨商店,業務也十分發達。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巨子了,他在一封給青年人的公開信中誠懇地說道:“親愛的朋友,我認為你們應該重視那萬分之一的機會,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說,這種做法是傻子行為,比買獎券的希望還渺茫。這種觀點是有偏見的,因為開獎券是由別人主持,絲毫不由你主觀努力。但這種萬分之一的機會,卻完全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

不放棄萬分之一可能的機會,努力將它變成成功的珍貴機會,這正是成功人士的“心計”所在。

機會有大有小,十拿九穩的事誰都會去試一試,而一旦機會降到萬分之一時,恐怕一萬個人裏麵也隻有一個人敢去嚐試了,而那個敢於嚐試的人,才是真正敢於冒險的人,才是真正離成功最近的人。

別讓經驗束縛了頭腦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製改革大幕的拉開,一大批企業迅速崛起。史玉柱領導的巨人集團風光無限,先後在電腦業、房地產業、保健品業等領域全麵開花,掀起了規模擴張的熱潮。

但是,舊有的成功經驗不能保證在其他市場上一帆風順。不久,巨人集團轟然倒塌,引起了人們深刻的思考。仔細考察史玉柱的失敗可以發現,他在企業重大決策方麵過於依賴舊有的成功經驗,離開了自身的實際情況,結果在盲目行動中導致了滑鐵盧之敗。

在信息化、全球化浪潮的裹挾下,市場環境更加複雜多變。在新經濟變革浪潮中,能夠成為“百年老店”的世界頂級企業可謂是鳳毛麟角。任何一個公司總經理都要不斷適應新環境、研究新情況,才能做出正確決策,製定科學發展規劃。

美國GE前領導人韋爾奇有過這樣的觀點:“企業要跟著市場變,要走在市場的前麵。”盡管市場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把握市場走向,並且在實踐中正確行動,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顯然,跟隨變化行動,不是讓經驗束縛頭腦,才是最重要的準則。

在製定公司發展策略的時候,韋爾奇意識到將來的市場將沒有國家的界限,一個世界性的市場將會最終形成,並且隨著各國硬件生產能力越來越得到加強,大多數企業的產品質量將會相差無幾。根據這一判斷,他將GE公司的重點從賣產品轉變為向用戶提供解決方案,結果使得GE公司成功完成了大規模的戰略轉型。顯然,不了解新的市場信息,不對未來市場有準確的預測,隻在經驗的圈子裏打轉,經理人很難有大的作為。人們不論做什麼事情,經常會依照過去的模式行事,認為那樣可靠。但這樣做同時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容易被傳統模式所束縛。隻有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靈活應變,才能不讓經驗左右自己,最終獲得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經驗,以為自己的經驗非常正確,不會出現偏差。正是這種一成不變的思維方式,使得人們有時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

經驗是寶貴財富,可以指導我們在日後行動更加遊刃有餘。但是,在實踐中過於依賴、迷信經驗,就會喪失進取精神,甚至遭遇失敗。在商業管理中,尤其如此。

總經理應該勇於嚐試

在中國私營公司的管理和經營中,有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模仿大於嚐試。簡單模仿,把別人的最佳實踐拿來當成自己的戰略,很容易導致競爭合流,也就是大家都朝同樣的方向競爭,結果是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沒什麼差別,造成了同質化競爭。

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公司總經理不敢嚐試,害怕在嚐試中付出過高的成本。然而,總經理必須明白,古往今來的兵戰或商戰,那些成功者不是依據已有的實踐或方法製勝,而是依靠大膽嚐試實現目標,或者是出奇製勝。所以,作為企業領導人,我們要敢於嚐試。

眾所周知,在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福特曾經開創了T型車的新紀元,但是在後來的競爭環境裏,大眾汽車則依靠在管理方麵的大膽嚐試走出了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從“甲殼蟲”轎車亮相,到“高爾夫”係列汽車的問世,大眾汽車大膽嚐試,在技術與管理創新的道路上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發展空間,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唯一一家在美國擁有龐大市場的歐洲汽車公司。

由此可見,經理人必須敢於嚐試,才能帶領團隊開創輝煌,獲得市場突破。一些總經理之所以不敢嚐試,是因為害怕犯錯、失敗。許多公司有這樣一種氛圍:如果你做的是競爭者正在做的事,沒有人會怪你;但是如果你有獨特戰略,但不幸錯了,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於是大家寧願一起犯錯,也不願意單獨冒險去嚐試做也許是正確的事。結果,大家都怕失去什麼,在自己的工作中很難有大的作為。

所以說,總經理必須敢於嚐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可否認,嚐試新的東西,麵臨著失敗的風險,但是成功後的獲利也是很誘人的。如果總經理在各種問題上總是模仿他人,而不是大膽嚐試,那麼就相當於把公司放在了跑步機上,盡管辛苦地、不停地跑著,但是完全沒有前進、沒有獲利。

任何一件事,如果一開始就感到畏懼,你就失敗在起跑線上。也許真正的事實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那麼複雜,就好像一扇看上去沉重其實卻可以輕易推開的門一樣,不試試看,又怎麼能知道是難是易呢。更何況,遇到難題也可以想出解決的辦法。

做最適合自己的行業

經商創業需要我們發揮自己的優點,需要我們去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在選擇自己的創業行業時,一定要考慮自身的情況,千萬不可冒冒失失,一頭紮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而不能自拔。

例如,你擅長於某一行業,那麼,你就不要強求自己去隔行創業,因為你即使做了恐怕也難有收獲,除非你有一個特別好的項目。從另一個角度講,即使你的工作環境暫時與你自身的優勢和優點有所不合,你這時候仍可積蓄自身的潛能,力求在本職工作中闖出一個可以揚己之長避己之短的小天地來。

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和成功創業者的經驗來看,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隻有積累自身不斷生長著的優勢,才能將自身的優勢最後轉化為勝勢。我們的“優勢”之所以要不斷地生長,是因為目前數字信息化社會變化繁複,昨天的優勢到了今天便有可能成為劣勢。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你對某個行業不熟悉,但經過你的潛心研究學習,你很快地掌握了這個行業,熟悉了這個行業,並且通過你的市場調查與分析,你確信自己不會再犯主觀主義的錯誤,那麼你要涉足也未嚐不可,另外,你不懂得這個行業,但你的合作夥伴卻是這個行業的行家裏手,那你要涉足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