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鼎革君主(5)(2 / 3)

有的人說,當我父親最後處在絕境的時候,馮國璋經過徐世昌、段祺瑞、梁士詒等人的疏通,幡然變計,仍然承認我父親繼續做總統,以維“北洋派”的大局。這種說法是不確實的。風雨欲來,段祺瑞托病退隱西山;袁世凱老友國務卿徐世昌辭職而去;大多軍政長官逐漸與袁世凱貌合神離,按兵不動。袁世凱集團分崩離析。帝國主義對待袁世凱的態度,也隨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變化。

日、英、俄、法等國一再警告袁世凱,指出變更國體或將“惹起意外之擾亂”,影響各國在華商務利益。雲南起義後,日本見風使舵,轉而倒袁,突然宣布不接待原準備以親王殊禮接待的袁世凱派往日皇贈勳的特使,並責袁世凱“斷行帝製,無視友邦勸告”,“日政府當然不能承認”。袁世凱的親信感到複辟無望,也紛紛各謀出路。

馮國璋和江西、浙江、山東、湖南等省將軍共同壓迫袁世凱取消帝製,並密電其他各省將軍征求同意。在眾叛親離的窘境中,袁世凱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製,次日廢除“洪憲”年號,恢複“中華民國”。

4月,下令恢複內閣製,起用段祺瑞為陸軍總長兼國務卿,組織責任內閣,自己則仍賴在總統的位置上。但起義各省不承認他有再做總統的資格。輿論憤慨指出:“袁逆不死,大禍不止;養癰蓄疽,實為亂基。願國人速以決心,再接再厲,撲殺此獠,以絕亂種。”5月8日,南方獨立各省在廣東肇慶成立撫國軍軍務院。公推唐繼堯為撫軍長,岑春煊為撫軍副長,梁啟超為政務委員長,實際形成了南北兩個政府的局麵。5月9日,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除惡務盡”,並指出“保持民國,不徒以去袁為畢事”,“決不肯使謀危民國者複生於國內”。

馮國璋則在南京召開17省市代表會議,公開討論袁世凱地位問題,接著致電袁世凱直接勸其退位:滇黔抗命,桂粵風從,民鮮安居,軍無鬥誌。為今之計,惟有籲懇大總統念付托之重,以補救為先。已失之威信難返,未來之修名可立。及此尊重民意,推讓治權。開誠布公,昭告中外。

廣東、浙江、陝西等省紛紛通電宣告獨立或與袁世凱個人斷絕關係。最讓老袁傷心的是,他的兩員心腹愛將陳宦、湯鄉銘也在此時背叛了他:5月2日,四川將軍陳宦宣布獨立;5月29日,湖南將軍湯鄉銘宣布獨立。5月30日,憂懼致病、剛剛從昏迷狀態下清醒的袁世凱,在得知陳宦、湯鄉銘背叛他的消息後,大叫一聲“蒼天亡我”,又昏了過去。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唾罵聲中死去。死前,他說,從1月1日起到3月22日,我總共當了83天皇帝,這是天意。不是蔡鍔、梁啟超趕我下台,是我的氣數已盡。我登基之前,曾向看風水的郭先生問起我在位的年數,他說是八三之數,我又問他是八十三年還是八年零三個月,他說天機不可預泄,現在才知道是八十三天。

唉,果真是天意難違呀!袁世凱的葬禮上,楊度的挽聯十分引人注目。那是寫於粘貼在一丈長黑色貢緞的極品宣紙上的飄逸行書:共和誤民國,民國誤共和,百世而後,再平是獄。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泉之下,三複斯言。

楊度於葬禮答記者問。其內容對我們從側麵了解袁世凱稱帝的思想應該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