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教科書之外,張元濟還通過以下方式傳播新文化,支持教育事業:編撰出版大批大型工具書,如《華英字典》、《辭源》及其續編以及各科中外文專業工具書;翻譯出版西方名著,最著名的是嚴複所譯名著和林紓所譯小說的編譯出版,在思想界和文學界的影響很大;創辦各類各科雜誌,如綜合性的《東方雜誌》,介紹外國教育思想和教育製度、討論國內教育問題的《教育雜誌》,文學界的《小說月刊》等等,團結了大批學人,吸引了大量的讀者。與教育界人士合作,這一方麵,值得說明的是張元濟與蔡元培的厚誼。蔡元培為商務編寫教材出過大力,有不少著作和譯作經由商務出版,且有很多文章發表在商務的雜誌上。張元濟則通過出版業支持蔡元培的教育主張和教育改革,向蔡元培支付豐厚的稿酬,甚至在蔡元培任教育總長時期為教育部提供經費。二人均以教育救國為己任,可謂殊途同歸,相輔相成。

創辦圖書館

張元濟一生創建和參與興辦了三個圖書館,是我國圖書館事業的開拓者。

通藝學堂圖書館是我國有記錄的最早的圖書館,張元濟設此館的目的是“以鼓動人心為第一義”。他負責圖書采集,並親自製訂圖書館章程和閱報處章程,聲明“館內所備各報專為方便同學廣益見聞而設”,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閱覽室,還規定“每逢星期日,午前9點鍾至10點請教習於西方館中擇要演說”,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張元濟創辦的第二個圖書館,是包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的東方圖書館。從1904年起,他為之盡了心力,可惜1932年被日軍投彈焚毀。張元濟在《東方圖書館緣起》中談到了他建立此館的目的,其中一條即是:為社會服務,達到扶助教育。他說:“夏(瑞芳)君招餘入館任編譯。餘與約,吾輩與以扶助教育為己任,夏君諾之。”又說:“今海內學者方倡設立圖書館補助教育之說,滬上為通商巨邑,天下行旅,皆出其途,黌舍林立,四方學子負笈而至者,無慮千萬,其有需於圖書館者甚亟。是雖權輿,未始不可為土壤細流之助。”東方圖書館免費供社會公眾閱覽,在上海掀起一股自學之潮,推動了廣泛的社會教育。

1939年,張元濟在內憂外患、國弱民窮之際,發起創辦合眾圖書館。他以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為己任,殫精竭慮經營了14年,於1953年將之捐贈給上海市人民政府。他認為這樣才能“俾可作有計劃發展”,也是完成了他“但願先以一人之力從事收羅,俟機會到來,再以公之於眾”的生平夙願。

張元濟是中國現代出版業和圖書館業開辟之人,學識淵博,尤精於目錄學、版本學和校勘學,同時又是一位熱衷於教育事業的愛國民主人士。創辦新學校,他以“興學為先”為指導思想;經營商務印書館,他以“昌明教育生平願”為宗旨;建設圖書館,他以“扶助教育”為目的。一生以出版輔助教育普及,以教育推進出版事業的發展,相得益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昭示現代社會:關心教育,發展教育,不一定直接從事教育事業,完全可以通過其他行業來“曲線救教育”;而且,在某些特定的曆史時期或特定的條件下,采用這種方式也許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商務印書館在出版教科書的同時,也翻譯出版了大量西方的各種社會科學著作。為了保證質量,張元濟聘請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當編輯,而作者大都是一些當時的著名學者,如嚴複、林紓、梁啟超、蔡元培、丁文江等。同時,張元濟還善於培養青年,發現人才。商務印書館的作者群中,還有許多著名人物,如魯迅、巴金、冰心、李大釗、朱自清、費孝通……他們為了引進西方科學文化知識,為了在中國倡導新知新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張元濟和他的商務印書館亦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