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後記(1 / 1)

胡喬木於1992年12月去世後,經中央批準成立了以鄧力群同誌為組長的胡喬木傳編寫組。要求在胡喬木生前已經編輯出版的《胡喬木文集》(三卷)和已經基本編寫完成的《回憶毛澤東》的基礎上,編輯出版各種專題文集,對胡喬木的生平進行研究,寫出有思想曆史深度的《胡喬木傳》。鄧力群同誌要我當他的助手,同編寫組同誌一起完成中央交辦的任務。

二十年來,我們編輯出版了《胡喬木回憶毛澤東》《胡喬木談中共黨史》《胡喬木談新聞出版》《胡喬木談語言文字》《胡喬木談文學藝術》《胡喬木書信集》《胡喬木詩詞集》《胡喬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等16本專題文集,同時進行了比較廣泛深入的對胡喬木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胡喬木傳》的寫作。

胡喬木被譽為“中共第一支筆”。從20世紀40年代初到80年代,胡喬木先後是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得力助手,同時又是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他不是在書齋裏而是在革命鬥爭的實踐中成長為一個大理論家的。這就決定了他的學問是同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的許多文章,體現了鮮明的政治性和嚴謹的學術性的統一。

我對胡喬木生平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體現在:

一、從三個方麵全麵把握胡喬木的一生。

一是寫了《從“學徒”到中共第一支筆——1941-1981:胡喬木與毛澤東》《鄧小平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的得力助手——1977-1982:胡喬木與鄧小平》等。總述作為中國共產黨兩代領導核心助手的胡喬木的政治活動,他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貢獻。

二是寫了《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學者胡喬木》,總述作為理論家、學問家的胡喬木。

三是寫了《胡喬木的詩詞情緣》,綜述了胡喬木詩詞創作的成就及他同作家的關係。

這幾篇文章把胡喬木的生平、思想、業績分別以革命家、學問家、詩人三條線貫串起來,由此對人物有了全麵、豐滿的總體把握。

二、從十個方麵具體評述胡喬木的生平業績。這十個方麵是:起草兩個曆史決議;起草兩部憲法(1954年憲法,1982年憲法);起草兩次代表大會文件(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指導兩份報紙(《解放日報》《人民日報》);起草四個農村文件(轉戰陝北途中起草《土地改革中各階級劃分成分及其待遇的規定》,新中國成立後起草《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60年代初起草《人民公社六十條》,十一屆三中全會起草《關於加快農業發展速度的決定(草案)》);籌建和領導兩個機構(國務院政研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撰寫和指導撰寫兩部黨史(執筆撰寫:《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指導、修改、寫題記:《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主編兩部巨著(主持編纂《中國大百科全書》,倡議編輯《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兩部文選(《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指導編輯兩部全集(《魯迅全集》,主持新版注釋;《郭沫若全集》,決策編輯出版)。

三、從五個方麵展現胡喬木的學術成就。充分說明他是中共黨史研究和編纂的開拓者,黨的文獻工作的奠基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中國文字改革事業的領導者;中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推進者;國際國內重大現實問題的評論家。

二十年來,圍繞上述三個方麵,我陸續發表了一些論文。本書30篇文章就是從中挑選出來的。全書論述的關於胡喬木的內容大致為三部分:一是作為毛澤東助手期間的主要業績;二是作為鄧小平助手期間的主要業績;三是作為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的貢獻,包含毛澤東和鄧小平兩個時代的活動和貢獻。期望它能對胡喬木的傳記做些補充。

書中存在不足、不當之處,敬請讀者和專家學者指正。

作者

201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