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4章 (5)高層交往結緣深(1 / 2)

鄧寶珊是中國共產黨多年的老朋友,作為著名的黨外人士,與共產黨高層的交往由來已久,並建立了深厚情誼。

1921年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鄧寶珊同我黨許多早期從事革命的同誌,如李大釗、劉伯堅、葛霽雲等就有了深厚的交往。葛霽雲作為他的秘書,在他身邊工作了很長時間。通過這些交往,鄧寶珊對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有了比較全麵的了解,思想也受了很大影響。鄧寶珊同我黨著名革命家、紅軍將領劉伯堅更是感情深厚,劉伯堅在國民聯軍中擔任政治部主任時從事革命工作,鄧寶珊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劉伯堅的婚姻也是由鄧寶珊夫婦幫著籌辦的。

1926年,鄧寶珊在陝西乾縣開辦軍官教導隊,聘請鄧小平擔任政治教官,對學員進行革命教育。一些士兵和下級軍官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從此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道路。鄧寶珊創辦了一所著名的中山軍事學校,聘請鄧小平負責該校的政治工作。學校培養了大批的軍事和政治幹部,對陝西以後的革命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7年5、6月間,劉伯承在四川順瀘發動起義失敗,走出四川進入陝西,經人介紹認識了鄧寶珊,鄧慷慨贈銀,並且開了護照,使劉伯承擺脫了困境。全國解放後,劉伯承見到鄧寶珊時還提及此事,並表示感謝。

在整個抗戰期間,鄧寶珊曾多次到過延安及根據地,毛澤東和黨中央高層領導都接見和宴請過他,與他長談,從而建立了較深的友誼。

1939年,他首次路過延安,毛澤東曾與他促膝長談,對他後半生走的道路起了重要作用。

1941年皖南事變後,蔣介石的反共麵目暴露無遺,王震受毛澤東派遣調往綏德,鄧寶珊在榆林麵見王震,表示完全同意毛澤東提出的“互助互讓”的主張,並表示支持邊區建設。

1943年,蔣介石發動第3次反共高潮,命令鄧寶珊繞道寧夏到重慶去見蔣,鄧寶珊有意經過延安,並留住20多天,毛澤東、朱德、賀龍等都接見了他。他在延安停留期間,朱德給他講參加蔡鍔護國運動的經過,賀龍給他講紅軍的戰鬥經曆,毛澤東和他單獨談過好幾次。

新中國成立後,鄧寶珊一直保持著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的友誼。每年到京開會,毛澤東總要在中南海約見鄧寶珊,或請他到家裏吃飯。有一次,毛澤東約他長談到深夜,從國際局勢談到國內的經濟建設,以及黨內的路線鬥爭,毛澤東對他以老朋友相待,無話不談,他也從中獲得深刻的教益。除了政治上的信任,毛澤東對鄧寶珊的生活也很關心,經常詢問其家庭情況。在50、60年代,朱德、鄧小平、賀龍、陳毅、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到甘肅時,都要親自登門拜訪,前往家裏看望,和他傾心暢談,親密無間。“文化大革命”開始,鄧寶珊受到衝擊時,周恩來立即派飛機把他接到北京治病,並派專人加以保護和照顧,保證他的人身安全。

鄧寶珊生前曾經說過,他是甲午戰爭那一年出生的,可以說是生於憂患,也飽經憂患。他自己經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在黨的關懷和幫助下,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全國解放後,他更是自覺地在黨的領導下,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無論形勢多麼錯綜複雜,他始終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重,以國家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依托,來把握自己的人生實踐,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小資料:

開國曆任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

1950年1月至1954年12月:鄧寶珊(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