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4章 (5)為民眾造福一方(1 / 2)

寧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潘自力善於從寧夏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實際出發,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幹部的選拔培養,做好民族宗教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寧夏省人民政府成立初期,一些人受反動宣傳的影響,對共產黨存有戒心,潘自力就找少數民族中有影響的上層人士座談,交換意見,安排他們到各級政府和政協工作,擁護新中國的伊斯蘭教哲合林耶門宦教主馬騰藹、蒙古族王爺塔旺紮布、達理紮雅,分別被安排為省政協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潘自力鼓勵他們坦誠進言,大膽工作,並要求共產黨員幹部支持他們的工作。同時,他還選拔各族優秀幹部,充實到鄉、區、縣各級政權領導班子中工作。在工作中對回族、蒙古族上層人士均注意團結,真誠相待,寧夏工作搞得很有生氣,群眾心情舒暢。民主人士說:“我們寧夏人有福氣,得了這麼個好領導。”

在幹部任用上,潘自力不分親疏,堅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備的原則。寧夏黨委和政府機關幹部來源廣泛,有的來自19兵團、三邊分區、寧夏地下黨及新參加工作的少數民族上層人士、進步青年,還有舊政府留用人員等,情況十分複雜,稍有不慎,工作就會受到影響。不管來自哪一方麵的幹部,潘自力都一視同仁,尤其對19兵團轉業下來幹部要求更為嚴格。

潘自力作為寧夏省黨政軍的一把手,平時工作十分繁忙,經常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地工作。但他無論工作多麼繁忙,都不忘記基層工作,心裏常掛念著人民群眾,隻要能抽出一點時間,就到下邊去搞調查研究。1951年春,他在賀蘭、平羅、惠農三縣下鄉期間,總是白天參加群眾性活動或深入田間地頭、農民家庭訪貧問苦,體察民情,夜晚聽取基層同誌彙報。一連奔波十幾個日夜,十分勞累,但他為得到許多基層的真實情況並幫助群眾解決了一些生產、生活方麵的實際問題而高興。

1952年9月,潘自力調離寧夏,任陝西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軍區第一政委。主持陝西的黨政軍工作,為領導陝西的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健康發展取得偉大勝利,工農業生產有很大的發展。

小資料:

開國曆任寧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10月至1953年1月:潘自力(省政府主席)

1953年1月至1954年7月:邢肇棠(省政府主席)

1958年3月至1958年10月:劉格平(自治區籌委會主任)

1958年10月至1960年9月:劉格平(主席)

1960年9月至1968年4月:楊靜仁(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