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王震以其獨具特色的倔強性格而揚名軍內外,素有“中國的恰巴耶夫(夏伯陽)”之稱。新疆解放時,王震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書記、西北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員。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包爾漢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加入黨組織是他多年的心願。使包爾漢感到意外的是,他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不久,被直接吸收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黨員,體現了黨中央、毛澤東對新疆少數民族幹部的高度信任,而王震的舉薦也功不可沒。王震和徐立清在介紹包爾漢入黨時說:“你過去從事的秘密工作,就是共產黨員從事的革命工作。你們已經經受過了革命鬥爭的嚴峻考驗,可以免於候補期。”
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麵對著國民黨反動派遺留下來的爛攤子,可謂是百廢待舉。王震作為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書記,對包爾漢領導的政府工作給予極大支持。他遵循黨中央的指示,指揮人民解放軍迅速挺進天山南北各地城鄉,幫助建立各級政權。解放大軍所到之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紛紛建立起來,為省政府的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除了工作方麵的配合和支持以外,王震豪放爽朗的性格、誠懇熱情的態度、平易近人的作風,也給包爾漢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1950年,包爾漢陪同王震去伊犁,在新建成不久的三區革命領導人阿合買提江烈士墓前,王震向當地參加過三區革命的幹部戰士和各族群眾發表了熱情講話,然後同他們熱烈擁抱。在包爾漢看來,一位高級領導人同少數民族普通群眾擁抱,這在解放前的新疆是絕對見不到的,包爾漢對此十分感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王震以他的真誠,換來了包爾漢及新疆少數民族群眾對黨的信任,對廣大漢族幹部的信任。
包爾漢是經曆過新舊兩個社會的人,解放前,他接觸過各行各業的漢族人,很多人認為新疆不可久留。國民黨政府時期的一些官吏,來新疆是專門搜刮老百姓的,目的達到後當然要走人,即使少數有遠見卓識的人想在新疆幹一番事業,但因政治腐敗也難以有所作為。在包爾漢看來,王震則不同,他一到新疆就愛上了新疆,從內心裏感到新疆真是好地方,時時表現出為新疆人民多辦好事、快辦好事的急迫心情。一次,包爾漢向王震介紹蘇聯中亞幾個加盟共和國取得的建設成就,王震深思許久,然後充滿自信地說:“新疆人民是勤勞勇敢的人民,新疆一定會很快建成美麗家園。”所有這些,都讓包爾漢深受感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後,包爾漢和王震先後都到北京工作,見麵接觸的機會比在新疆共事時少了一些,但是長期建立的友誼又使他們時常得以聚會。1984年,王震和許多老領導到包爾漢家裏祝賀他90歲生日。王震激動地對大家說,“10年後都要來參加包老的百歲壽辰噢!”包爾漢聽到他的話,心情非常激動。第二年,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30周年,王震和包爾漢作為中央代表團的正副團長,又一起回到了多年前共同戰鬥過的地方。包爾漢陪同王震舊地重遊,回憶起當初共同創業的艱難,看到自己故鄉的建設又有了新的突飛猛進的發展,心裏有說不出來的高興,也倍加珍惜當年與王震在新疆共同奮鬥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