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輾轉反側的思考,扶蘇又給自己的生活找到了新的事業,除了他的技術發明、習文練武,他準備把精力投入到對秦人的思想改造上,大人們思想僵化,改變起來有難度,小孩子總可以吧,有個偉人不是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大秦的熊孩子們,你們準備接受二十一世紀新思想的洗禮吧。但是他覺得首先他的要彎沉一個任務,要先整理一下自己所知道或者這五年感知到的秦國的弊端有哪些,他感覺這個任務也不簡單,還是先把李斯的上書給嬴政送去吧,省的李斯走的太遠,追不回來。
扶蘇見到嬴政的時候,嬴政正在書房內,手裏有一份竹簡正在看,不過看他的表情竹簡裏也不是讓他開心的事情。“父王,在看什麼?”
“茅焦和頓弱的諫書,他們罵寡人說逐客是不知所謂,還詛咒寡人早晚亡國。”嬴政很氣憤,這兩個人都是名士,一個還是秦國的上卿,嬴政的仲父,另一個也是嬴政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尋訪來的。不過現在逐客令一下,他們都要離開秦國了。
看來能看到逐客壞處的的人有得是,他們或多或少都看到了天下一統的機會,也代表了那些厭倦戰爭的六國之人,以輔佐秦國一統天下為己任,現在看到秦國自毀根基,免不了要罵幾句出口氣;當然被驅逐的人之中也確實有來當間諜的,但是估計現在仍然上諫的絕不是這些間諜。
“父王,我這裏有一份誇獎秦國的你要不要看。”他昨天仔細看了看李斯的《諫逐客書》,發現李斯的勸諫手段,不弱於茅焦和頓弱這些諫臣。李斯首先列舉或者誇獎了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秦國先公先王大膽舉用百裏奚、蹇叔、張儀、甘茂等一批出身異國的卿相而建立豐功偉業的事實;又引用了荀子《勸學篇》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哲理,最後得出了這次逐客令不對的結論,可以說是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很成功的典範型議論文。他相信嬴政看了這篇文章一定會有所觸動,幡然悔悟也說不定。
嬴政看了扶蘇一眼,示意扶蘇把竹簡拿來,嬴政拿過竹簡攤開,看到第一個字就知道是李斯所寫,看到了第一句話“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沒有什麼新意,這兩天上諫的勸阻的人多了去了,不由得搖了搖頭,但看了看扶蘇期待的眼神,還是接著讀了下去。隨著嬴政的目光遊移,他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化起來,有凝眉,也有思索,到後來有恐懼,等他看完最後一個字,卻開始哈哈大笑,在扶蘇開始焦急的眼神中,指著扶蘇說到:“看來你果然給自己找了個好師傅,來人,派人去把各國的客卿、臣工、名士都追回來,尤其是李斯,一定要追回來。不準無禮,以禮相待,今晚寡人要在鹹陽宮向他們賠罪。”
《諫逐客書》果然有用,嬴政也不愧是一代雄主,他馬上廢止了逐客令,並下令把被驅逐的六國人追回來,這讓扶蘇大大鬆了口氣。
“父王,我還有話說。”扶蘇想把昨天對李斯說的話對嬴政也說一遍,看看他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
“不用說了,你去,你親自去追李斯,用寡人的車。有這樣的師傅,是你的榮幸。”嬴政看起來是確實很開心,竟然打算讓李斯坐他自己的車回鹹陽,這不僅是對李斯的信賴,更是對扶蘇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