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夕陽歲月中,孤單寂寞的李清照一方麵沉浸在對丈夫趙明誠、對年輕美好生活的痛苦回憶之中,另一方麵,又情牽魂係著故土的恢複和使者的別離。李清照有女人脆弱多情的一麵,同時,又有男人剛毅頑強的一麵,所有這些矛盾的心情,矛盾的情感,交織在她的內心世界,通過她晚年時期一首著名的詞《永遇樂》抒發出來。那麼,在這首詞當中,李清照是怎樣描寫已經進入暮年的她當時的心境呢?
康震:
我們說,人到了晚年,很喜歡回憶,很喜歡追念,但是李清照這個人的性格又決定了她不可能老在回憶和追念當中度過日常的生活。她還有對生活的希望,她會關心現實的生活,朝廷的時局,這都由於她有一顆剛強的心。所以我覺得她到晚年的時候是很痛苦的,為什麼呢?一方麵她是孤獨的,她沒有親人,沒有子女,她不得不總是在回憶當中來度過每一天;另一方麵她對生活又是充滿著熱情的,她總是希望能夠衝出自己這個很小的生活的圈子,去什麼呢,去更多的接觸生活,去認識生活,去感受生活,這種矛盾的心境,無時無刻地不交織在她的內心,也在她的創作當中表現出來,最典型的一首詞,就是她的《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永遇樂》
這首詞,跟我們開始講的《武陵春》又有很大的不同。《武陵春》主要是說她的憂愁之重,而這首《永遇樂》主要是在寫自己情感上的一種尷尬。為什麼這麼說呢?她說。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這話就問得太妙了,她不當時就在臨安,就在杭州嘛,怎麼還要問“人在何處”呢?夕陽西下的時候,晚霞像黃金的顏色,正是這美好的景象,讓她在恍惚之間,又好像回到了年輕的時候,在東京汴梁的時光。
看眼前:“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春意真好啊,春天太美好了,遠遠地看去,柳樹如煙,不光是景象好,節氣也好,為什麼呢?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今天天氣太好了,明天肯定是個大晴天。
但是,緊接著作者就甩出來了一句:“次第豈無風雨?”即便是再好的天氣,即便是再好的節氣,即便是元宵佳節,我的心裏難道沒有風雨嗎?有的,為什麼?當我看著眼前的景象,當我感受著節日的氛圍,我就再一次禁不住地想起原來的時光,在東京汴梁的時光。
偏偏的,朋友們又這麼好,她的朋友真的不錯,看她的心情不好,就“也擬泛輕舟”,出去劃劃船吧,你不是從小就愛劃船嗎。
這時候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很單薄,一個人怎麼過這元宵節,我們出去轉一轉吧,朋友開著寶馬車就來了:“寶馬香車”
不願意出去:“謝他酒朋詩侶,”朋友來得越多,朋友越熱情,朋友越是這麼好心,她就越是不願意跟他們出去。為什麼?因為感情脆弱的人,一個內心孤獨的人,總是擔心別人在同情自己,快樂是要發自內心真實的,真誠的,快樂不能產生在同情的基礎上,所以“謝他酒朋詩侶”,謝謝你們的好意,我哪兒也不去,我身體不好,我歲數大了,這就是她能夠搬出來的理由。
為什麼不願意跟她們出去,她說:“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我現在這個樣子,還能見人嗎?為什麼不能見人?“憔悴損”,她說過“人比黃花瘦”。成了黃臉婆了,又老又衰,我怎麼出去。“風鬟霧鬢”,頭發蓬亂,花白的頭發不好看,不願意出去,特別不願意晚上出去,為什麼呢?因為晚上的時候,是跟朋友們,是跟家人要團聚的時候,她跟誰團聚啊,大家可能會說,不是朋友說要跟她團聚嗎,朋友的團聚,哪裏能夠代替得了親人的團聚呢?朋友們的團聚,越熱鬧,越歡快,她內心裏邊的悲傷就越沉重。
最後兩句最為沉痛,她說:“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她真是太矛盾了。我前麵一再說過,李清照是很悲傷,她是在回憶當中,不斷地想念她和趙明誠的美好時光。但她又是個很熱愛生活的人,她從來不打算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怎麼辦呢?朋友們在院子裏,或者在別的屋子裏,很熱鬧地飲酒,做著遊戲,在說笑著,她不想出去,但是呢她又不願意放棄這樣的熱鬧,她又希望能加入他們中間,隻能怎樣呢?把那個簾子挑起一角,不如在簾兒底下,我聽他們的歡笑,我聽他們的歡樂,隻是用聽,也許就足夠了。你要讓我加入,對不起,這是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就是聽也要用很大的心思,因為任何一個歡笑,任何一個歌聲都可能喚起晚年李清照內心的苦楚。
所以我們說這首詞,它跟《武陵春》不一樣,它裏邊有一種渴望歡樂,渴望加入到火熱的生活當中去的那樣一種願望,但是又沒有辦法走出沉重的心情。這首詞之所以曆來為文學史家所激賞,所稱讚,就在於它非常巧妙地寫出了晚年的一個傑出的女性內心的感情的痛苦,感情的尷尬與感情的矛盾。這樣一種內心世界的揭示,很少在其他的作家筆下有表現,因為什麼呢,因為很少有男性的作家有這樣的感情體驗,大家要注意,這是很獨特的感情體驗。
所以我們說,少年時期的、青年時期的李清照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是非常地清澈,非常地靚麗,非常的活潑。而晚年的李清照也不是一潭死水,我們感覺到她像是清澈的深潭,還是那樣的沉靜,但同時她的感情的內涵,是更加地豐富了,我們對她的解讀,也是更加地深入了。
大家可能會問,你講李清照,總是集中地說她才華如何突出,說她如何關心國家大事,說她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地傑出,那我們就奇怪了,我們都知道在宋代社會也有不少的女作家,不光是李清照一個人,按道理說,他們所處的時代的背景,家庭的環境都差不多,那為什麼隻有李清照獨樹一幟,成為了我們大家印象當中最傑出的女作家呢?這有什麼原因呢?我們說要獲得這個答案,我們就是下一集所講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