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2 / 3)

“咳,魏裔介你就別推辭了,這是皇上的恩賜。來人,把賞禮拿來!”多爾袞在一旁說道,內侍拿來了禮品放在了禦案上,隻見多爾袞從畫筒裏抽出一幅幅書畫卷軸,一一展開,說道:“這一幅是宋徽宗的真跡《翔鷹圖》,於重合元年(一一一八年)秋季所作,這一幅是宋徽宗於宣和六年春季由當時著名的畫師關九思所畫的《竹》,這一幅是……”多爾袞一連取出十幅出自曆代皇帝、名人之手的翰墨珍品賜於魏裔介,魏裔介接過賞物感激萬分,急忙叩頭道謝。

一六四七年,三十二歲的魏裔介一直惦念著老母親的饑飽冷暖,一開春便差人把母親張太夫人從柏鄉老家接入自己在京城的寓所,並差家人一日三餐都合著母親的口味做飯,母親想吃什麼,家人就做什麼,裔介一家也跟著吃什麼。可裔介的慈母平時勤儉慣了,哪裏舍得在自己的兒子家裏鋪張浪費,愣是要求吃些家常便飯,每頓飯總忘不了就著吃些從老家帶來的老鹹菜。在母親眼裏,裔介為他改善一次夥食,那就是莫大的奢侈。裔介變著法地囑咐家人為母親做些好吃的,每次的菜譜他都要親自過目。母親在京城居住的日子裏,翰林院的事務剛剛處理完畢,裔介就急著朝家裏趕,直奔母親歇息的堂屋,噓寒問暖。

魏裔介孝敬母親的佳話在朝野上下開始流傳。

這年入秋後,裔介在翰林院學習期滿,提前散館便被皇上及眾大臣推舉為工科給事中。給事中,中國古代官職名,清朝時在朝中設立的職位。品級不高,僅七品,但權利極重,在各科門內負責抄發章疏,稽察違誤,可以對時政發表議論、看法,有權向皇上奏本,是初入政壇者比較羨慕的職銜。魏裔介任工科給事中,標誌著他從此涉足政壇了。

魏裔介升任給事中,按說不是個多大的事,職位也並不高,可此事卻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此時的魏裔介可算得朝中“名人”,剛剛得到過皇上的賞賜,又留下孝敬母親的佳話。現在又被提拔重用,實在是讓群臣為之欽佩的同時,又不免嫉妒。但全朝滿漢文武群臣都深知魏裔介年輕有為,聰明且有魄力,為人剛直率真,也都願與其結交。一時間,魏裔介的寓所,達官貴人來來往往門庭若市,並都誠邀裔介到自己的府上喝酒品茶,結交兄弟,或互攀幹親。麵對此情此景,麵對這複雜莫測的人際關係,魏裔介沉著冷靜,每與同朝同道攀談時,常箴言誡告:“大丈夫入朝為仕應盡忠朝庭,心係國民安危,大不必結黨成派,現如今我國西北封疆末靖,西南南明殘部垂死掙紮,各地賊寇四起,國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大清正處於艱難時期,大家何不把精力放在壯國救民之中。”

聽了魏裔介的一番話,諸大臣點頭頷首,心服口服。也有的口服心不服,對魏裔介之言嗤之以鼻,拂袖而去。

魏裔介的言辭行為體現出了他做人的品德標準,以及為官的原則,麵對其睿智耿直的性格,眾臣都望而敬畏,不敢再與其言結朋營黨之事。

他的言行很快便被孝莊太後的密探,報與正在禦花園裏與群臣散步的孝莊和攝政王多爾袞。孝莊聽報後滿意地點著頭對一旁的大學士洪承疇道:“我早就預知魏裔介忠直愛國,日後必是群臣的表率,我大清能多有這樣的忠賢就好嘍。喂,三德子,去把魏裔介叫來。”一旁的太監應聲不大會兒,便把魏裔介傳來了。

“太後吉祥,微臣給太後請安。”魏裔介叩拜道。

“不必多禮,起來講話吧。”孝莊看著跪在一旁的魏裔介,溫和地說道。

這時沒等其他眾臣開口,一旁的洪承疇開口道:“魏大人你我同朝為官,皇上和太後很器重我們,我們要珍惜這大好時機呀,以便幫助吾皇早日把國家建設壯大。”

“洪大學士,你說得很對。不過微臣怎敢讓洪大學士稱大人呢,真是羞煞微臣了。”魏裔介趕忙應道。

“看你們兩位怎麼這樣客氣,都在朝為官不必過於拘禮。”一旁的多爾袞對洪承疇和魏裔介說道。

京城的三月,清高氣爽,陽光溫和,萬物吐綠,年輕的孝莊身著豔麗的便服,在柔和的陽光照射下,更加顯得氣質典雅,高貴不凡。今天的孝莊,心情就像這春日的陽光一樣,顯得格外好。她與攝政王多爾袞一起領著群臣漫步在禦花園裏,盡興地遊來玩去。一會兒指指水中的魚兒,一會兒又隨手折下一根帶著嫩葉的柳枝,不時地與群臣無拘無束地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