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2 / 3)

“魏裔介,你作何解釋?”康熙帝厲聲向魏裔介問道。

“皇上。”魏裔介拱手施禮跪地而駁,“鼇拜當年是那樣的勢焰熏天,位高權重,臣的雙足從未踏過他的門檻,再者臣與班布爾善同官論事,因觀點不同經常發生口角,處事不合,又怎肯阿附他班布爾善!這不是臣的脾性!臣自為官以來,秉公彈劾大臣從來無所避諱。十年前臣彈劾劉正宗,劉的私黨至今恨臣恨得咬牙切齒。李之芳作為劉正宗的同鄉,今天對臣進行彈劾,豈不正是對臣的報複!”魏裔介言完後目光直對李之芳,李之芳對視一下,便把目光挪移他處,臉上一陣灼熱。

“都察院與刑部還有吏部,把你們調查的結果,講出來。”康熙帝對三部門言道。

“啟稟皇上,關於魏裔介黨附鼇拜之事,查無實據。”一臣答道。

“就這麼簡單嗎?”康熙帝追問道。

“確查無實據!”那臣又道。

康熙此時略有沉思,他想:李之芳是劉正宗的同鄉,如今加以報複也有可能。他反過來再想,在處置鼇拜一事上魏裔介挺身而出,對朕出謀劃策,決無二心。可反過來說,為什麼在處置鼇拜前的一、二年時,我多次提出提前對鼇拜動手,魏裔介卻常以某些理由阻止呢?再者魏裔介是我的師傅呀?他不會對我不忠的。康熙帝思來想去,腦子猶如一團亂麻。

康熙帝呷了口茶,潤潤喉嚨,醒醒神。他暫且不再想這理不清的問題,姑且又問上了第二個罪條:“李之芳,你說魏大人在本科會試中向其所擬取的上卷中二十四人通風報信,有何證據?”

“回皇上話,這上卷中的二十四人,除部分為魏裔介的舊知故交的子弟外,還有對其臨時拉攏賄賂的,還有臨時拜其為師的。比如:宮夢仁、李光地、張鵬翮、郭琇、徐乾學、趙申喬、李振裕、陸隴其、邵嗣堯皆在考前就自稱為其弟子。這些人都是在臨考前到過他宅中行賄的。”

李之芳言完後,康熙帝對魏裔介問道:“魏裔介作何解釋?”

“回皇上話,臣自接到皇上您任命臣為本科會試主考官後,為防作弊,就率諸考官進駐貢院,一連幾日足不出戶與外隔絕,晝夜加值,用心擬題。待大考當天,臣為公平、公正、廉明,特采用了抓鬮選題的方法。當天大考秩序良好,無它意外。臣從沒收過任何人的賄賂,包括臣的家人。李之芳純屬在捏造是非,歪曲事實,臣實難接受。至於李之芳說宮夢仁、李光地等諸士子在考前認臣為師之事,實屬虛有。雖然臣與皇上一樣都愛才若渴,對才子倍加珍惜。雖然上述諸才子在未赴京趕考之前,才氣之名早已溢貫臣耳。臣雖願唯賢為親,但臣並沒有在大考之前接受諸士子的認師之事。至於向其通風透題之事,實屬子烏虛有。諸士子絕不是那苟且小人之輩。臣今日當著皇上與諸位大人的麵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以上諸位士子經臣考察,都是品德高尚,聰明過人,勤儉踏實之人。日後都將成為我大清國的棟梁之材。這一切都讓曆史去驗證吧!”

魏裔介言完,康熙帝接著問道:“都察院,你們審查的結果如何?”

“回皇上話,此事也查無實據。”都察院臣工奏道。

康熙帝點了點頭,接著問:“李之芳,朕要問你第三個問題,關於魏裔介私自提拔家人為吏之事,從何說起?”

“回皇上的話,魏裔介的五弟先前僅為一名小小的貢生,魏裔介擅自提拔其為四品知府同知。再有就是魏裔介的七叔魏魁祥,原為一個知縣,現經他私自提拔為廣東潮州知府。這算不算營私舞弊,擅權亂政?”

李之芳言完,康熙帝對魏裔介道:“魏大人,這又作何解釋呢?”

“回皇上話,事情是這樣的——臣在康熙三年,升為內秘書院大學士,按例應蔭臣之長子魏襄為四品官,但當時臣子魏襄先前以績得四品官。這樣臣便把這一蔭賜送於臣弟魏裔侗。關於臣七叔魏魁祥之事,臣利用了臣為官之便,私升了七叔為潮州知府。但七叔魏魁祥知人善任,才學俱佳,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良吏。臣在此二事上,沒經皇上同意,私開了恩惠,臣有罪。”

此事魏裔介無理辯駁,依情述事,態度和善。

“都察院與吏部,你們對此事調查如何?”康熙帝聽完魏裔介之述後,轉頭問去。

“我二部院調查結果與魏大人所述吻合,此屬實情。”

康熙帝聽完對質後,表態道:“魏裔介自入官以來,侍俸先帝與朕兩朝,其兢兢業業,克勤克儉,知無不言,言無不益,所言皆關天下國計民生之大計,其內讚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堪稱國之名相。並先後為帝師,功莫大焉!剛才李之芳參劾魏大人三條中的前兩條查無實據,第三條雖屬實,但事在大赦之前,不予追究。所以朕決定因李之芳前兩條彈劾無據,因第三條對其罰俸一個月。不過朕還是覺得李之芳彈劾魏裔介事出有因,所以朕決定魏大人由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轉為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