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1 / 3)

魏裔介接過書信,展開閱視後表情很嚴肅。原來是時任刑部四川員外的魏襄在信中言道,時下戶部有兩個職缺,戶部是個管錢管糧的地方,不少人都想托門子調進去,詢問父親能不能找關係把他調往戶部。魏裔介心想:“真是豈有此理,少年未更事物,欣逢朝廷恩典,可正好曆練功名,廣行仁恕,豈可急功近利乎?”隨即,魏裔介令侍從拿來了筆墨紙硯,當場寫了家書一封,對兒子進行了嚴厲斥責。然後對侍人道:“把我剛寫好的《希賢錄》一書,同這封家書一同捎去,讓他好好領會其中內涵。讓他不要學那些趨利之徒,把作官的主要任務當作使自己的家先富起來的資本,整天想讓妻子、兒女吃好穿好,向自己的鄉裏人誇耀。並大量購買房產和土地,把能搜刮的衙役視為心腹,走門子、拉關係、找捷徑,希望得到既榮耀又實惠的肥缺。那極易是因此而折戟沉沙,被世人所恥笑的!務必走清廉謹慎,自我戒勉,勤政愛民的光明正道!這才是做官人的指南。”

侍從拿著書信下去了。

魏裔介獨自一人站在亭中望著湖麵的粼粼波光,思索著什麼。這時,湖麵對岸傳來了和尚化緣聲,魏裔介很久沒聽到這樣的聲音了,帶著好奇,他乘舟上岸,尋著木魚聲走近了這個和尚。

“喂?小師父是哪方善門的?”魏裔介看著眼前這個背著一條破布袋,樣子很落魄的小和尚問道。

小和尚聽聲,轉身走向了魏裔介,先向魏裔介雙手合什行了佛禮,道:“阿彌陀佛,貧僧是城北彌陀寺的,這位好心的大人可有銀、糧施於貧僧?”

魏裔介又問:“彌陀寺的?為何如此境況?”魏裔介邊說邊上下打量著這位小和尚。

小和尚緊皺眉頭,哀聲道:“前幾日由於天幹物燥,寺院不慎失火,房舍用物一切盡焚,諸僧每日充饑已成問題,所以眾僧分頭四方化緣以解燃眉之急。”

聽到此話,魏裔介急著便問:“那神花可好?”

和尚道:“並未傷及神花。”

魏裔介又問:“智行法師可好?”

和尚又道:“安然無恙。”

魏裔介這才鬆了口氣。

“敢問大人尊姓大名,對我家寺院怎如此熟識?”小和尚滿臉迷惑地問道。

“本夫姓魏,名裔介,與你家寺院主持智行大法師關係甚好。既然彌陀寺有難,那本夫絕不會袖手旁觀,請引領本夫馬上親往一趟。”

就這樣,魏裔介帶上侍從與小和尚一起騎上快馬,向縣城北部的北郝村西的彌陀寺馳去。

一進寺門,滿目狼藉,破敗不堪。正在院中料理雜物的智行法師一眼便認出了魏裔介,二人相互施禮,各自述起了這些年來自己的生活經曆。談及寺院失火原因及損失情況,智行法師老淚縱橫,啜泣不已。魏裔介遂命侍從拿出了銀兩遞於智行法師。智行法師麵對故友的捐助,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魏裔介悉心安慰法師,鼓勵眾僧一定振作起來,重修寺院。說話間他們來到了院中,魏裔介指著牡丹與芍藥花叢對法師說:“房舍毀了可以重修,但神花絕對不能受損,千萬要保護好啊。”法師連連點頭。

魏裔介出神地望著即將開放的牡丹、芍藥,不禁有感而發,隨口吟道:

悠悠古木逾千年,鄗南槐北沃土綿。

此地巧遇神木旺,牡丹芍藥共相間。

姚黃魏紫爭奇鬥,神花旁邊怡心歡。

都道前唐牡丹好,怎比槐北神花仙!

隨從急忙作了記錄。

魏裔介再次安慰一番法師後,便上馬回城。

這一年春夏之交,幹旱少雨,而到了秋後的九月,老百姓剛剛過完秋收,卻異常地出現水澇,滂沱大雨,連日綿綿,加之上遊的洪瀉,與下遊的內澇,使得隆平、寧晉、柏鄉等縣全部受淹,小麥無法播種。待大雨過後,魏裔介乘著小船逐縣逐地詳細察看三縣災情。在察看災情中,得知各縣知縣均不肯報災,原因是怕少收了錢糧,影響自己的仕途。魏裔介對這樣的官吏深惡痛絕。於是他親自把災情逐級上報,用詞詳實確切,情意真摯。戶部得知災情後,經康熙帝批準,免除三縣當年一切差捐及來年的一切差役和總田賦的十分之三。當年受災的百姓還得到了賑濟,受到皇恩的安撫,百姓一時熱烈歡呼,對魏裔介此舉感恩戴德。而一些貪官汙吏認為魏裔介是在賣老資格,是居鄉多事。朝中一直對魏裔介居心叵測之臣,又開始對其嘖嘖批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