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3 / 3)

壽宴散後,魏裔介又親自把老翁送到了門外,並關切地說:“有了這些銀子,就別再賣盆了,這麼大的年紀了,該享幾天清福啦。”

賣瓦盆的老頭兒,千恩萬謝,感激涕零,小心地收好了銀子,高興地推著空車,回家去了。

忙碌了一天的魏閣老及老伴終於可以靜下來歇息了。

老倆絮叨起了閑話,老伴道:“老爺一直憂國憂民,為民解難,必將得到善報。”

魏裔介道:“幫困濟貧,我之本色,彰顯愛民,愛國必先愛民!”

老伴又言:“老爺已人至七十,卻耳不聾,眼不花,背不駝,身體硬朗,乃家人之福呀。”

魏裔介言:“這盡是夫人悉心照料的結果。不過我這牙疼,用藥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還是時好時壞呢?”

“老爺務必精心調治,常言牙疼不算病,疼起來可真要命啊。”老伴安慰道。

“喂,老爺,這次徐乾學與梁清標二位大人來信說,前些時日皇上要群臣舉薦居家休養的德高望重之臣重新起用一事,諸臣都首推老爺,但仍被與老爺有成見之臣所阻,說老爺在朝從政實好生事,為人強悍。康熙帝最終沒有恩準此事。”夫人忽然想起徐乾學、梁清標的來信。

“做官自古以來就很難,得到人人認可則更難。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絕不是本夫的脾性。回想起幼時受先人的家訓,埋頭學習經、史書籍,於是便產生了為國效力的念頭。但遭遇明末的混亂,國家的政事已經敗壞,當時我一個小小的舉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於是便想隱居青山,不問世事,老父親卻不同意,後又回到了功名場中奔波,作諫官,任禦史,前後十八年,用仁義的學說和剛直正言向皇上陳奏,正巧碰上了知人善任的順治皇帝,言聽計從,這也是作臣子的奇遇啊。後來任左都禦吏、吏部尚書、大學士,雖說平平常常沒有什麼豐功偉業,但在任上挽救朝政的失誤,也不在少數啊。如今看看那些當年的同僚好友,都一一告退,並相繼隕落,咱也該知足了。是啊!有時我也想皇上,想繼續為國效力,但人心莫測,嫉賢妒能,嫉我者眾。再說皇上也沒親詔於我,我也不想去招惹是非了,我常想伴君如伴虎,榮辱沉浮瞬息變幻。就這樣我老倆整天有孫兒繞膝,以書為伴,意隨人願,這是何等的享樂呀。在朝時,我也曾多次向皇上講過,做臣子的絕不可竊居高位,白吃俸祿,阻礙賢才的晉升之路,當以激流勇退,功名讓後賢。”魏裔介斜倚著身子,背靠太師椅,躊躇滿誌般緩緩道來。

“老爺真乃大度之人。他們信上不是還說下月是皇後入葬之日,老爺可順便以吊唁太後之由進京麵見皇上嗎?老爺還鄉這麼多年來,皇上還是一直惦念著老爺呢,要不怎麼皇上每年都會給老爺寄來那麼多書籍寶典呢?人都有見麵之情,或許見麵後皇上定會挽留老爺的。”老夫人又麵對魏裔介言道。

“我看此事就算了,我不便再入京,夫人您就安心地陪我安度晚年吧。”魏裔介安慰夫人道。

“老爺,妾身了解您,知道您有能力、有信心、有誌向,一心想幫著皇上治理好國家,告病還鄉絕不是老爺的本意呀。”夫人又對魏裔介言道。

“快別說這些了夫人,人活七十古來稀,讓我倆好好地珍惜這逍遙林下,著書自娛的晚年時光吧……”魏裔介長舒一口氣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