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本文係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牟門弟子研究》(HB09BZX001)階段性成果,並獲得“河北省百名優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資助。
[590]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12—13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591]同上書,第13頁。
[592]同上書,第592頁。
[593]同上書,第13頁。
[594]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478頁。
[595]同上書,第496頁。
[596]同上書,第498頁。
[597]同上書,第498頁。
[598]同上書,第498頁。
[599]同上。
[600]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514頁。
[601]同上書,第499頁。
[602]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500頁。
[603]同上。
[604]馮友蘭:《三鬆堂學術文集》,第501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605]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565頁。
[606]參見張載《西銘》:“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607]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569頁。
[608]同上。
[609]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571頁。
[610]同上書,第570頁。
[611]同上書,第572頁。
[612]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6卷,第12—13頁。
[613]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572頁。
[614]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5卷,第6頁。
[615]同上。
[616]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5卷,第137頁。
[617]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5卷,第137頁。
[618]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574頁。
[619]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5卷,第137頁。
[620]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11卷,第77頁。
[621]同上書,第78頁。
[622]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5卷,第138頁。
[623]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6卷,第6頁。
[624]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4卷,第337頁。
[625]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二版),第1卷,扉頁。
[626]張岱年:《馮友蘭先生〈貞元六書〉的曆史意義》,《中州學刊》1991年第2期,第55頁。
[627]馮友蘭:《貞元六書》,第859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628]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卷),第4—5頁,中華書局,1961。
[629]馮友蘭:《貞元六書》,第7—10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630]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289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631]同上書,第209—212頁。
[632]馮友蘭:《貞元六書》,第213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633]參見拙文《論“新理學”中的“覺解”思想》,載於《中州學刊》1998年第5期。
[634]馮友蘭:《貞元六書》,第905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635]同上書,第864頁。
[636]同上書,第869—870頁。
[637]同上書,第927頁。
[638]同上書,第933頁。
[639]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293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640]馮友蘭:《貞元六書》,第869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641]馮友蘭:《貞元六書》,第952—955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642]同上書,第955頁。
[643]同上書,第960—962頁。
[64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28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