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斯拉沃夫,1904年生於鮑裏索夫城的代伯爾村。曾參加1923年九月起義。1924年加入共產黨。1925年在故鄉擔任教師,後進入索非亞大學農學係,因組織罷課被開除,後到布拉格學習。1930年回國,主編《觀察》和《烈焰》雜誌。解放後曾任人民劇院院長、《九月》雜誌主編。1958年以來為保共中央委員。1961年被選為保加利亞科學院院士。
他最初出版的短篇小說集《街頭淪落人》(1926),主要針對流浪兒,描寫了一些流離失所的孩子所受非人的磨難與痛苦。短篇集《牧笛嗚咽》(1927)描寫九月起義失敗後起義者遭受的殘害與屠殺。長篇小說《斯波爾日洛夫》(1931)描寫布拉格建築工人的苦難生活。短篇小說集《在崗位上》(1932)比較成功地塑造了革命者、共產黨人英勇無畏的形象。中篇小說《農村信使》(1933)是作者30年代的主要作品,主人公雇農卡紮卡受盡財主的盤剝與欺騙,終於覺醒而走向革命,與資產階級展開了激烈地鬥爭。作者曾因這部作品坐牢。
小說《曼陀羅》(1938)描寫小私有者瑪麗奧拉含辛茹苦、處心積慮地積聚財富,反因財富惹禍上身。《兒媳婦》(1942)則以財主尤塔蘭和兒媳婦謝芙達之間的衝突為故事線索,暴露了財主的貪婪和殘暴的本性。中篇小說《探戈舞》(1949)、長篇小說《平凡的人》(1952~1975,共6卷)、劇本《我們的母親》(1973)是他解放後的名著;其中《探戈舞》獲得1950年季米特洛夫文學獎金,內容是針對法西斯分子對共產黨人的仇視與迫害而展開的。《平凡的人》向讀者解放前資產階級統治下的黑暗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