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爾丹·拉迪奇科夫,生於1929年。作者藝術成就突出,被譽為保加利亞的果戈理或卡夫卡,《衛報》稱其為20世紀後半期保加利亞文壇最重要的人物。2001年,作者獲諾貝爾文學獎正式提名。
拉迪奇科夫的劇作《Lazaritsa》講了一個人想殺掉為其服務多年的忠犬的故事,借以諷喻當年保國官僚製度下的知識分子政策。其劇作《想飛》和《捆住的氣球》呼籲開明政策,這些作品因為偏離了官方規定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被批判為“逃避現實”,尚古主義,不可知論,以及知識分子的心靈“空虛”,且因潛在的政治危險性而被禁多年。
拉迪奇科夫出身記者,曾先後效力於保加利亞多家全國性報刊,如《人民青年報》、《新聞晚報》和《電影術》雜誌,後於1971年進入主管文化遺產的政府機構工作。1989年以前,拉迪奇科夫一直是保共黨員,冷戰結束後,他曾作為社會黨(前身是保共)的代表,當選為議員,但後來因政見不同而辭職。晚年的拉迪奇科夫逐漸退出了政壇,健康也每況愈下。
他的早期的短篇小說,以其抒情和直率風格備受讀者好評,但其風格逐漸轉向寓言體,大量借用民俗題材,以令人驚歎的多產和鮮明的風格,描繪出保加利亞由農業國走向現代社會的一幕幕悲喜劇。他的寫作風格,被一些評論家稱為“巴爾幹的魔幻現實主義”。
在1999年的一次訪談中,拉迪奇科夫說:“我深信不疑的是,這個世界的自然狀態便是混亂無序。我們總想讓萬物整齊有序,卻鑄成大錯。人們試圖把宇宙組織得條理清晰,因而把秩序加諸自己的生活,反而惹出太多的麻煩。”
拉迪奇科夫還創作了舞台劇本、電影劇本、寓言、童話。《毛驢的影子》就是一部童話作品,《小青蛙的故事》獲得了1996年的安徒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