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米吉安尼(1 / 1)

米吉安尼,原名米洛什·傑爾吉·尼古拉,1911年生於斯庫台一個中等家庭。早年失去父母,深知孤兒和窮苦人的不幸。在地拉那中學畢業後,進入馬其頓的馬納斯蒂爾神學院學習。1932年回到祖國。翌年在斯庫台附近的烏拉卡村當教員,與共產黨人取得了聯係,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5年,米吉安尼回到斯庫台,完成了詩集《自由詩》並準備出版。1936年春天,被調到普克任教。這時,已經有了相當聲望的米吉安尼把作品寄到科爾察,在新創刊的《新世界》上發表。從此,成了有名望的“1935年的一代”作家的領袖。1937年,他進入意大利都靈的一所大學的文學係學習。1938年8月病逝於意大利。

他的第一部詩集《自由詩》(1936)由《複興之歌》、《貧困之歌》、《西方之歌》和《青年之歌》4部分組成。《複興之歌》是由《我們是新時代的兒女》、《讓人誕生吧……》、《覺醒》、《火星》、《青年之歌》和《未唱出的歌》6首詩組成的組詩。在組詩《貧困之歌》中,詩人描繪了貧苦群眾淒苦的生活,揭露了反動教會的虛偽和凶殘。在《西方之歌》中,詩人對那些拜倒在西方頹廢文化麵前的知識分子給予無情地痛斥。在《青年之歌》中,詩人讚美了美好的未來和生活的歡樂。

米吉安尼還創作了百餘篇散文作品,其中的名篇《我的城市的複唱曲》(1934)、《在教堂裏》(1935)、《禁果》(1935)、《米的傳說》(1936)、《小留利》(1936)、《澤奈力》(1938)等篇,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敗與黑暗,表達了人民群眾對自由和幸福的期盼與渴望,其中人道主義精神極為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