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克羅齊(1 / 2)

克羅齊,1866年2月25日生於阿奎拉城邦的佩斯卡塞羅利,並在那裏度過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他的小學和中學是在天主教學校讀完的。1883年父母死於地震,克羅齊隨叔父遷居羅馬,在羅馬大學學習。他畢生致力於學術研究。1947年在那不勒斯建立了“意大利曆史研究院”。1952年11月20日克羅齊於那不勒斯與世長辭。

學術思想克羅齊繼承了維柯、黑格爾和德·桑克蒂斯等人的學術思想。1903~1944年,他主編《批評》雜誌達41年之久,這是當時歐洲影響最大的文藝批評刊物。他發表過反映他整個哲學體係的4部著作:1.《美學,作為表現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2.《邏輯學,作為純粹概念的科學》,3.《實踐活動的哲學》,4.《曆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其中以《美學》影響最大,他後來寫的《美學要素》與原來的觀點略有不同。另外,他還發表了一些作品,如《黑格爾哲學中什麼還是活的什麼是已死的》、《但丁》、《莎士比亞》、《歌德》、《維柯》和《阿裏奧斯托》等,針對當時歐洲許多重要的哲學、曆史和文學著作了評論,並對他們的主要作品作了詳盡的分析。他還寫過一部《十九世紀歐洲文學》,論及了席勒、海涅、司各特、斯丹達爾、巴爾紮克、易卜生、福樓拜、莫泊桑等25位作家。

克羅齊的“精神哲學”即是他的4部哲學著作。他把精神活動分為認識和實踐兩類,認識活動是美學和邏輯學的對象,實踐活動是經濟和倫理學的對象。

克羅齊的曆史觀點有兩個突出的表現:

其一是曆史唯心主義:把精神活動作為曆史過程的決定力量;其二是所謂“曆史唯今主義”,他認為曆史的發展有如滾雪球,愈滾愈大。過去的全部曆史都是現存的曆史,而且曆史事件經現代曆史學家分析、判斷,已是現代人思想的產物;曆史事件已是為當前的現實服務的工具。

克羅齊的全部美學都從一個基本概念出發:直覺即藝術。直覺是認識的起點,是最基本的感性認識,它所產生的是個別具體事物的意象。例如直覺到大海,心中就有了一個大海的意象,仿佛這大海的意象本身就等於大海的存在,是由直覺創造出來以表現人的主觀情感的。

克羅齊認為直覺的功用是給本無形式的情感以形式,使它由一個意象轉化成形象具體的事物。如果情感能恰如其分地被意象表現出來,這種表現就是成功的,而美就是成功的表現。一切直覺都是“抒情的表現”,就是為物質賦予一種形式,也就是藝術,克羅齊認為直覺本身就已是表現,在心裏完成的就已是藝術作品。至於他心裏完成的作品形象地表現出來,給別人看或給自己看,就象灌唱片似的,這種活動是實踐活動,而不是藝術活動。克羅齊一方麵認為文學藝術是人情感的反映,強調文學藝術有特殊的屬性和規律;另一方麵,又認為感覺先於觀念、行動,否認文學作品對社會生活的藝術概括和作家世界觀對創作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