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費比安·拉格克維斯特1891年出身於工人家庭,曾留學巴黎,以後專門從事寫作。
拉格克維斯特致力於創造一種新的藝術風格,既采用表現主義手法,又采取象征主義手法,成為20世紀20年代瑞典文壇的中心人物,他的《苦悶》是瑞典第一部帶有表現主義色彩的詩集,此外還有詩集《人們為什麼快樂》等。他的詩以痛苦的反省來探索人生存在的意義,在宗教信仰和現代科學精神之間徘徊,流露出悲觀失望情緒。30年代後,作品的風格轉為比較豪放,他堅信人性將戰勝獸性、善行將戰勝邪惡,很多作品都以善與惡的鬥爭為題材,如在短篇小說《劊子手》、劇本《沒有靈魂的人》、長篇小說《侏儒》和《巴拉巴》中都諷刺和揭露了法西斯的暴力政策和野蠻行徑。
1951年,他由於“在作品中努力解答人類麵臨的永恒問題所表現的藝術力量和真正的獨立精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