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原城哀詩 (2)(2 / 3)

更糟的是,等天亮一看,下方的潮水嘩啦嘩啦地衝洗著城牆,若沒有救援隊前來的話,他們甚至無法撤退,完全是一副孤立無援的狼狽樣。

而另一邊,立花家的士兵們也遇到了類似的狀況。

“原來敵軍隱藏在城牆上方的圍牆裏,等著我們靠近。一鼓作氣炮轟圍牆。”

此時,處於板倉家軍隊中的板倉重昌聲嘶力竭地大喊著,命令士兵開炮。

借助於大炮的攻勢,在天放亮之後,立花家傳來消息:

“我方已經全部撤退。”

然而在他們撤退後的空地上,卻零散地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山野遊方僧人打扮的屍體。

他們將附近的屍體都整理到一處,數了數,共有十七具。

而每具屍體旁邊都掉落著立花家的旗子。

於是,重昌命人將這些屍體及旗子都送到立花家內田清右衛門在近處的駐地。

“死者都披著袈裟,一副山野遊方僧人的打扮。這是貴府的標誌嗎?另外還有貴府的旗印,一並送還。”

聽到這話,內田清右衛門趕忙親自出來,撓著頭表示歉意。

“哎呀呀,真是顏麵無光啊,希望您不要聲張。”

自此以後,家光將軍出於好意,親自選為最初的上使的板倉重昌內膳正不得不暗暗有所覺悟,等待死期的來臨。

最初的失敗,是由於他們以為這不過是一場小小的百姓暴動。然而,第二次的失敗卻是因為軍隊不統一造成的——雖然諸侯各家都看在板倉重昌的麵子上加入了作戰行列,但卻各有打算,各自為戰。

不,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敵軍的指揮者不光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更有信仰這一令人百折不饒的勇氣作支撐。

東照公年輕的時候也曾遇到過同樣的情況。那是在三河國農民起義的時候。之前一直是東照公心腹的家臣們內心混亂:“是選擇追隨現在的主君呢?還是聽從保佑未來的彌陀的旨意呢?”窮追猛打,他們就撤退,然而又會不斷重新聚集起來,家康曾為此苦惱不已。

內膳正板倉重昌意識到,現在的情況和當時完全一樣……不,應該說更糟糕。而且,第二次總攻也失敗了,想到第三次攻擊,他已經完全喪失了生存的意誌。

“鬆平伊豆守到來之前,我是死呢?還是繼續鎮壓?”

以寬永十五年(一六三八)的元旦為期,板倉重昌又性急地重新製訂了作戰計劃。

一、出兵要靜,禁止騷動;

二、大將以外,徒步行軍;

三、我軍標誌為,別在左胸上的角取紙[角取紙,將四方形紙的一角束起來,是常用的一種軍隊的標誌。

];

四、我軍口令為,“sa ka sa yi”;

五、不得在我軍的後方發射槍炮。

他將趕製出來的計劃通知己方各藩的軍隊後,便等待著除夕之夜的到來。

到那天,不合季節的花已經凋謝,島原地區刮起了猛烈的西北風。

總攻擊的時間定在辰時(上午八點)。

選擇這一天攻城是因為一般人不會想到會在元旦發起攻擊,他們打算趁守城敵軍鬆懈之機,一舉攻下城池。

然而,他的計劃再次落空,局勢驟然大變。

當時,戰場上流傳著“智囊伊豆”鬆平信綱要率十萬大軍來此的流言。

實際上,伊豆守到達有馬的時間是正月初四,比第三次總攻擊晚了三天。因此,板倉內膳正的命令又一次被無視了。

在第一次作戰中被鍋島家搶得先機的兵部大輔有馬忠秋沒有聽從命令,等候早上八點的總攻擊,而是在淩晨四點就單獨出兵了。

恐怕,他唯一遵守的板倉重昌的軍令就剩下:

“在元旦把他們收拾掉!”

這種不肯服輸的競爭之心了。不等天明,部隊就殺到了大手三丸的城壕前,高聲呐喊。

冬日的淩晨四點,天還很黑。若敵軍沒有絲毫準備,取勝是意料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