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天海天命 (3)(1 / 3)

“大師,您詳細了解了比睿山的事情嗎?若我的信仰是錯誤的,您能明明白白地指出來,駁斥我嗎?”

家康的逼問,讓天海的臉色變得通紅。

接下來,肯定是天海用學者的語言進行反駁了。

“您明白了嗎?”

天海用斥責的語氣逼問著家康。

“不明白。你隻是裝模作樣,說得糊裏糊塗。它若真的能拯救眾生的話,你再來見我吧。”

這樣說多少也沒有用,不可能找到解決辦法。於是,慶長十三年,天海再次回到比睿山,當起了學徒。從事天海研究而且治學嚴謹的須藤光暉在大正五年(一九一六)出版了《大僧正天海》一書,在這本書的年表中,是這樣記載這件事的:

“慶長十三年,天海大師奉家康之命,回到比睿山當學徒。”

當時,天海已是功成名就,甚至有人說當時他已經一百歲了。而在那時,他為了向征夷大將軍的父親,大禦所家康反擊,再一次登上了比睿山,重新學習天台宗的佛法。他這種驚人的氣魄,自然不必多說了。

在比睿山,天海住在東塔的南光坊。而當年,被秀吉將軍擊退的關白秀次來到這南光坊,享盡酒肉之歡,又觸犯了嚴禁殺生的戒令。因此,這兒便沒人居住,而且棄之不管,任其荒廢。

百歲的老翁作為學生,搬到這兒居住。為了說服家康大人而潛心探索佛教的深奧道理。這和如今學者的精力,有著顯著的差別。

百歲之人當學生……像這樣的例子,恐怕除了天海之外,不會再有第二人了吧。

全日本的聖僧都已經承認了天海的學識。無論怎麼看,他都是一個大人物。

然而,他卻在十二月跟隨梨本寂胤法親王學習法曼流三部灌頂。同月,又寫信給梶井宮坊官請求升為極官。不用說也知道,這“極官”指的就是大僧正這一職位。然而,按順序來說,應該先任命他為大師權僧正,賜號“智樂院”。

隨後在次年,即十五年的秋天,天海下山來到家康的麵前。首先,他在駿府和各宗展開了大論戰。

恐怕,論戰之時,家康也在一邊旁聽。麵對天海的博學以及那超乎年齡的驚人鬥誌,他肯定也是感歎萬分。

在這之後,家康立刻向天海請求天台宗的血脈相承。

“遺憾的是,我還不具備這個才能。在這之前,我必須徹底弄清楚佛教各宗的教義。”

雖然天海這麼說了,但家康也不生氣,而且在次年,也就是慶長十六年,他把天海召到了川越仙波的無量壽寺。在那兒,家康將寺院的土地送給天海,便開始學習天台宗的佛法。

當然,那個時候天海已經成了正僧正、也是毗沙門堂的主持。

而在同一年(慶長十六年)的正月,後陽成天皇下旨任命家康大人為太政大臣。

然而,他卻婉拒了這個任命。作為交換,他提出希望追封德川家先祖新田義重為“鎮守府將軍”,追封命運不幸的父親德川廣忠為“大納言”作答。

家康每日抄寫佛經,總計達六萬遍。家康對其後事的安排所表現出來的對佛法的深刻理解應該就是在此時打下的基礎。

如此一來,家康在一實神道上的造詣,和天海的學風、人品一道,自然而然地成熟起來。

如今,上野東睿山的修建也完成了,而日光的東照宮也因家光的重建,而成就了史無前例的精妙建築。

在那個時候,定是因為“三代將軍的任性妄為”,才導致天海悲憤不已。

天海想要回到川越的決心究竟有多強呢?連紀州賴宣這樣的能人都無法徹底看透。

或許在侍從們的包圍下,賴宣想當然地認為兩頂轎子是一前一後一同前行的。

“說什麼才能讓氣焰高漲的將軍大人平靜下來呢?”

他顯然對此事專注過頭了。

到了江戶城的大手門前,賴宣下了轎子,卻沒有看到天海的身影。

“咦,名取三十郎,大僧正呢?”

賴宣把侍衛長名取三十郎叫過來詢問情況。名取三十郎帶著冷淡的臉色,姿勢端正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