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實用文的寫作過程(1 / 2)

寫文章是有規律性的,其過程大致分以下五個階段:

搜集、占有資料。

實用文必須言之有物。作者應根據所要寫的實用文的具體目的、要求,去搜集信息、資料、數據。信息材料的來源,一是直接材料,即作者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經驗,這是從觀察、體驗、感受、實驗、試驗中得到的;二是間接材料,即從文件、文獻、書刊及其他信息資料中取得的;三是直接通過專門的調查得到的;四是對大量原始材料經過整理、分析、加工後得到的。

材料要絕對真實,但不能把一大堆真實的材料堆砌在一起,不加分析、選擇地使用。正確的做法,一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麵目去認識、說明事物,要從實際出發;二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全麵分析,得出正確結論;三是正確看待主流與支流、整體與局部、成績與缺點;四是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新穎性。

居委會幹部平日工作要自覺地、有意識地搜集資料,做到凡是和自己工作有關的材料,見到就要搜集,聽到就要記錄,不了解的就要調查。眼睛要多看,耳朵要多聽,腦子要多想,手要多記。材料要長期、辛勤、細心地積累。積累材料要有一種大旱望雨、雪中求炭、久渴想水、望眼欲穿的勁頭,要做到多、廣、全。多,就是量大,數多;廣,就是麵廣,無論是組織內部、外部,還是曆史的、現實的,或是報刊、書籍,都要搜集;全,就是正反、美醜、好壞、主次都不嫌棄,一並搜集。隻有有了豐富的資料儲備,使用時才能隨口說出,隨手找到,信筆寫來。

意在筆前。

在未寫文章前,要進行構思,也就是對寫文章的醞釀過程。作者在思考的基礎上,可以與別人探討,征求他人的意見,聽聽上級領導的看法。構思包括對文章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風格等,都要有一個通盤考慮。

考慮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周密性,即盡量做到細密、周嚴、無懈可擊,能從事物的諸方麵去思考、去認識。在考慮成績與問題、主要與次要、客觀與主觀、正麵與反麵的時候,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看本質、看主流的原則。二是連貫性,要前後想周到。事物的發展總是有先有後,有因有果。考慮問題要有條不紊,有主有次,有重有輕,既不能割斷曆史,隻想現在,不考慮未來,也不能不顧因果關係,隻想結果,忘了原因,不考慮造成結果的環境條件。

在明確了寫文章的目的、要求、對象、範圍、作用、基本觀點和材料的基礎上,考慮全文的輪廓: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什麼,開頭、正文、結尾都怎麼寫,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材料,用哪些關鍵的詞語、句式。

考慮輪廓即列文章的提綱。文章的提綱實質上是由序碼和文字組成的一種邏輯圖表,是文章的藍圖。列提綱也稱謀篇布局。通過謀篇布局,使全文組成一個緊密的、統一的、有機的整體。文章的線索、脈胳要清楚、連貫;層次和段落要分明;內容要有條理。提綱要視文章的長短,可粗可細。如果文章較長,頭緒又較多,提綱則盡量詳細些。除了格局間架之外,每層的主要觀點、材料甚至約有多少字數,都應列出來。

列提綱的好處,一是幫助作者組織材料;二是可以幫助作者把要寫的內容想周到;三是免得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前後不連貫。想好了再寫,列出提綱,成竹在胸,寫出的文章就文理通達、周密嚴謹。

動筆行文。

動筆行文是把無形的思想變成有形的文章,也就是寫初稿。此時強調以下幾點:

(一)集中時間一氣嗬成 這可使寫的內容文脈貫通、思路順暢,使文章的段落、層次之間,環環相扣,絲絲相連,前後一致。有的人提出:“疾書莫間斷”。如果中間一停頓,去幹其他事情,過一段時間再寫,原來的思路可能被打斷,思想火花可能飛跑,想好的妙語、警句會忘卻,原來的設想可能會消失。思想再重新進入寫作“角色”,還需費一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