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居委會主任應是能吃苦的人(1 / 1)

鄧小平同誌曾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居委會主任是居委會的“班長”,處於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負有全麵責任。

在我國,各級領導人都應該是真正能吃苦的人,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具備當領導的資格。居委會主任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領導人,當然也必須是能吃苦的人。

主任擔子最重。

假定居委會其他幹部的肩上有800斤,那麼,居委會主任身上的擔子就有1000斤。擔子越重,勞苦也越多,這是因為:

第一,居委會的榮辱興衰,一般人可以少去考慮,但作為主任就不行了,他(她)必須時時處處將其銘刻在心。“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任何一位領導者,包括居委會主任應具有的高尚情操,應是甘願吃苦的人。

第二,居委會每日都有許多繁雜的事務等待他(她)去處理,這就不得不耗費大量心血,尤其是對那些棘手問題的處理更是這樣。有時恰逢家庭有刻不容緩的要事或者是自己的身體欠佳,這時為了緊要的公事就不得不犧牲個人或家庭的利益,甚至有的拖垮了自己的身體。

第三,居委會幹部及居民群眾都有不同的性格、素養,居委會主任用一種辦法是難以適應所有幹部和居民的,用一個腔調也難以使所有人滿意。否則,用“一刀切”的辦法,就可能出現利益不均的現象,有的人會高興,有的則思想不悅,眼前利益一時受到損害,可能產生一種仇恨的心理。

第四,有的因堅持原則,抵製了歪風邪氣,就可能招致某種消極力量的攻擊。一個居委會主任要想朝著既定的正確目標前進,就不得不含辛茹苦,排除來自各方麵的幹擾。盡管這位主任是正確的,但邪風大了,就有可能把他(她)刮倒在地,使之陷入逆境,使他(她)飽嚐痛苦。

第五,居委會主任難免受到舊的習慣勢力和舊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要在本社區開創一代新風,不以身作則是不行的。“打鐵先得自身硬”,主任要以身作則,就必須同舊的習慣勢力和舊的傳統觀念決裂。決裂的過程是個痛苦的過程;若不經過痛苦的磨練,是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

第六,一個居委會主任的精力和能力是有一定局限的,盡管有將事情辦好的願望,但還難免出現失誤。一旦出現失誤,那是非常痛苦的。要糾正失誤,沒有一顆公而忘私的精神,缺乏堅強的意誌和果斷的決心,是難以糾正的。

主任是社區公仆。

目前,我國十餘萬居委會主任還未沾染上某些領導幹部做官當老爺的惡劣習氣,這是值得慶幸的,但必須保持下去。

鄧小平同誌提出的“領導就是服務”,指明了各級領導幹部應具備的品德,進一步明確了領導幹部的職責。在一個社區,居民群眾是這個社區的主人,而居委會主任則是這個社區的公仆,這種關係是不能顛倒的。在日常工作中,應把居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前麵;處處以居民群眾利益為重,社區應辦並經努力能夠辦到的事,就不應消極拖拉。

居委會主任絕對不能像少數幹部那樣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以權謀私,假公濟私;而應該向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者和優秀的共產黨員學習。下麵的真實事例,應永遠對我們起到激勵、鞭策作用。

老一代共產黨員賈璉同誌,在20世紀30年代負責中共河北省委機關的經濟工作。1935年6月以後,中共河北省委一度與黨中央失去聯係,工作遇到很多困難,經費斷了來源,她十分著急。為了渡過難關,她征得了愛人高文華(時任河北省委書記)的同意,忍痛把自己四個孩子中惟一的一個小男孩賣了50元大洋(在舊社會男孩多賣錢),勉強維持了省委機關一段的經費開支。全國解放後,她仍然保持革命的本色,在臨終前,還囑托家人將平時省吃儉用而積蓄的一萬元存款作為最後一次黨費交給黨組織。時代雖然不同了,今天不會再有那種缺吃少穿的情景,但賈璉、高文華同誌這種犧牲個人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的精神,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居委會主任要有對居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凡是對廣大居民群眾有利的事,就應積極去幹;凡是對廣大居民群眾不利的事,就堅決不幹。如果自己的言行對居民群眾利益有不好的影響,就要誠懇地作自我批評,力求迅速改正,決不能文過飾非,推卸責任。有事業心、責任心的居委會主任,不僅有吃苦的準備,而且也是樂於吃苦的。怕苦,不是居委會主任的氣質;叫苦,更不是一個居委會主任應有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