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居委會形象要素與形象類型(2 / 2)

(二)形象工程的效果 其效果歸納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具體數據、事例,略)。所謂“一”、就是圍繞一個中心不動搖。所謂“二”,就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努力推進兩個文明建設快速發展。所謂“三”,就是把黨組織建設、基層政權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三者融為一體,相互促進,整體強化。所謂“四”,就是充分發揮四個作用,即:“形象工程”是黨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是幹部功過的展示榜,是廣大群眾的放心帳,是廉政建設的監督崗。所謂“五”,就是努力樹好五種形象,即:精幹高效、民主求實、團結奉獻、公道廉潔、開拓創新的形象。所謂“六”,就是體現了六個好處,即:健全了規章製度,鞏固了基層政權,規範了幹部行為,改善了黨群關係,提高了村民素質,加快了小康建設。所謂“七”,就是帶來了七個方麵的變化:一是交通條件發生了明顯變化;二是水利事業發生了根本變化;三是教育設施有了新的變化;四是產業結構有大的變化;五是精神文明建設有了初步變化;六是鄉村幹部作風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七是機關麵貌發生了新的變化。

南常鄉的“形象工程”得到了國家民政部和山西省、長治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省委領導人作了在全省推廣的批示。

組織形象的類型。

(一)主觀形象 它是組織成員特別是領導者自信社會公眾對該組織所具有的看法、評價和態度。自知之明者,能使主觀形象與實際形象相一致或相接近;如果缺乏自知之明,可能就單憑從主觀願望出發,而產生錯覺和假象。這種情形常常出自於“人人都喜歡我們”的美好願望。通過對公眾輿論的研究,或進行民意測驗,就會發現主觀印象同客觀實際評價之間的差距。

(二)期望形象 又稱自我期望形象,它是一個組織機構希望在社會公眾心目中具有對自身的全部看法、評價和態度。一個組織的成員特別是領導者,應通過分析研究、設計而明確本組織的期望形象,並自覺為達到期望目標而做出最大的努力。

(三)實際社會形象 這是社會公眾和社會輿論對一個組織真實的印象,它是從外界人士對一個組織的感受、評價、輿論體現出來的。實際形象是客觀的,反映了外界人士對一個組織的了解、知道、信任、讚許的程度,代表了社會公眾對一個組織總的、真實的看法和評價。

(四)多角形象 這是指組織內的成員或分支機構在日常工作、活動中產生的各自不同的形象。一般而言,組織有多少人員就有可能產生多少種不同的形象。

(五)總體形象 又稱整體形象,是由諸如組織曆史上的成就、現實的狀況、與各有關方麵的關係和信譽、社會責任感等諸方麵組成的,是社會公眾對組織的全部印象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