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誌曾在一次會議上,講到“民主集中製”問題時,寓意深長地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項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他那裏有個範增,給他出過主意,可是項羽不聽範增的話。另外一個人叫劉邦,就是漢高祖,他比較能夠采納不同的意見。有個知識分子叫酈食其,去見劉邦。初一報,說是讀書人,孔夫子這一派的。回答說:現在軍事時期,不見儒生。這個酈食其就發了火,他向管門房的人說:你給我滾進去報告,老子是高陽酒徒,不是儒生。管門房的人進去照樣通報了一遍。劉邦說:好,請。請了進去,劉邦正在洗腳,連忙起來歡迎。酈食其因為劉邦不見儒生的事,心中還有火,批評了劉邦一頓……劉邦一聽,向他道歉,立即采納了酈食其奪取陳留郡的意見。毛澤東同誌接著指出: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我們現在有些第一書記,連封建時代的劉邦都不如,倒有點象項羽。這些同誌如果不改,最後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戲叫“霸王別姬”嗎?這些同誌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
毛澤東同誌在這裏是對有些第一書記的批評。其實,《史記》記載的這段故事對我們一切革命幹部都是可以借鑒的。經理是革命幹部隊伍中的一員。經理應把自己看做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官老爺;應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係,而不能高高在上要威風;應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而不能架子十足,目空一切;應牢固地樹立民主作風,而不能搞封建家長式作風。
1.經理要尊重職工群眾的民主權利。在我國實現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製,職工群眾是國家和企業的主人。管理國家、管理企業是他們的基本權利。在企業管理上,社會主義企業區別於資本主義企業的本質特征,就是民主管理。一個社會主義企業如果沒有民主管理,企業一切重大問題的決定不經過群眾,職工無權監督、選舉和罷免企業的領導人員,這是同企業的社會主義性質不相容的,是同職工群眾的主人翁地位相矛盾的。商業職工是商業企業各項任務的承擔者,是推動商品流通的實踐者。他們對各項業務最熟悉,對如何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最有發言權。隨著企業自主權的逐漸擴大和實行經營責任製,職工群眾越來越關心企業的經濟效果、經濟利益,強烈要求參加企業的管理。因此,經理必須尊重並維護職工群眾經商理財、當家做主的民主權利。經理應定期向本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工作,聽取批評意見;企業的主要計劃指標、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方案,重要規章製度的建立及其它重大事項,必須經過群眾討論,並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的審議、通過;經理及其他幹部必須虛心接受職工群眾的監督、檢查。經理及其他領導幹部隻有尊重職工群眾的民主權利,才能有助於增強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勞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有利於完成和超額完成商業企業的各項任務。
2.經理要虛心做人民的勤務員。經理在企業裏雖居領導地位,但絲毫沒有在政治上、生活上謀取私利、搞特殊化的權利,而隻有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義務。
經理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是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的。經理應珍視人民給的權力,不能濫用,不能用來謀取私利。如果一個經理自以為高人一等,光追求權利,而不履行應盡的義務;甚至認為一朝權在手,就可以為所欲為。這種思想就是特權思想。特權思想是腐朽的封建思想。然而,連開明的封建君主也承認自己的權力應當受到限製,連資產階級的民主製度都不承認法律以外的特權,無產階級革命幹部應當把搞特權看成是極大的恥辱。
有一些幹部把對上級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對立起來,隻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表麵看起來他們的“上級觀念”很強;但他們的“上級觀念”並不是真正對黨負責,不是忠實於黨和人民的事業,而是為了獲得上司的信任,以達到個人的目的。這樣的做法,同一個革命幹部的品質是不相容的。
經理應當把職工群眾的生活掛在心上,在現有的物質條件下,盡一切努力不斷地給予解決和改善。有些實際問題暫時解決不了,應耐心向職工群眾解釋,職工群眾是通情達理的,是會諒解的。
經理應定出一定的時間,走出辦公室和企業職工一起勞動。經理與職工同勞動、同出力、同流汗,思想感情會逐漸加深。這樣,職工有什麼心裏話就樂意向經理談;經理對職工有什麼要求,職工也會高興地接受。同時,經理通過勞動,向群眾學思想、學業務,有助於經理的自身提高。職工與經理一同勞動,有助於提高職工當家做主的自毫感,進一步激發其勞動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