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點突出。一株樹綠葉很茂盛,但若有一朵鮮豔的紅花,就更能給賞花者一種突出的美的感覺。一個企業的事情非常多,如果寫總結,就不能事無巨細,麵麵俱到,而應當抓住重點,把主要經驗、教訓分析透徹,說明清楚,這會對以後的工作有指導意義。如果不論大事、小事,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會使人感到是一筆糊塗帳。
(六)層次清楚。要把意思表達清楚,要把錯綜複雜的事物理出頭緒來,就要有步驟地一層一層地寫,一層意思就是文章的一個層次。段落是反映層次的,有“換行錯格”的明顯標誌。有時候一層意思寫成一段,有時候一層意思又分成幾小段。分層、分段的目的,是使別人閱讀起來感到有條有理,清楚明白,能更深刻地理解和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好地掌握住要領。在文章的布局上常常出現如下的毛病:綱目不明,枝節旁生;次序顛倒,層次不清;各自為政,前後不連;一說再說,彼此重複。所有這些,都要注意避免。
(七)句子通順、簡明。通順,就是合乎事理,合乎大家說話的習慣;簡明,就是既簡短,又明白,不羅唆也不含糊。應把話寫得自自然然,不要寫得生硬、呆板,文縐縐的。應當盡量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最複雜的內容,把要說的話進行提煉、概括,將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刪去,務求做到言簡意賅。行文要掌握要點,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不宜憑借誇張、婉曲、倒反等修辭手法,一般也不需要描寫和抒情。隻要讓事實說話,以事實感動人;再依據事實加以分析,以理服人。最好把句子寫得短些。短句結構簡明,枝葉不蔓,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多用短句,是漢語用句的主要傳統之一。句子太長,容易使閱讀的人迷失路途,抓不住整個句子的線索,念起來也吃力。
(八)用詞準確。寫計劃、總結等應用文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實踐性,這就要求在用詞時,經過仔細推敲,不能馬馬兜虎;要掌握分寸,不能粗枝大葉;要合情合理,不能詞不達意;要確切明白,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要前後照應,不能自相矛盾;書寫要規正、清楚,不能出現錯別字、掉字。解釋政策,說明情況,總結經驗教訓,往往有時間、範圍、數量、條件、主次、等級、大小等方麵的區別,這就要經過認真思索,選擇適當的詞語,去準確地反映表達客觀事物。過與不及,都是不正確的。用詞不準常常是因為:對事物的情況沒有認識清楚,概念、判斷不準確;不從所表達的對象出發,尋求適當的詞語;對詞的含義和用法了解得不確切。
(九)標點正確。標點符號是書麵語言裏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它可幫助讀者分清結構,辨明語氣,正確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郭沫若同誌說:“標點一定要恰當。標點好象一個人的五官,不能因為它不是字就看得無足輕重。標點錯了,意義也就變了。”葉聖陶同誌說:“標點很要緊。一個人標點不大會用,說明他語言不夠清楚。”這些話說得很中肯,我們應該花一點攻夫學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十)符合文體本身的格式要求。應用文在人們長期使用的過程中,為了清晰醒目,應用方便,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格式和習慣用語。如標題如何寫法,正文如何把事情闡述清楚,又如何開頭、結尾等等,都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因此,我們寫應用文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並使用習慣用語。寫“總結”的格式,方法比較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要求和範圍,一般應包括基本情況,成績收獲、存在的缺點和問題、經驗體會和努力方向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