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感谘詢時間長了,用本山大叔的話來說:帶幹不幹五六年了,也有了很多“回頭客”。
幹這行不愛見回頭客,除非是來報喜的。就像大夫不願意和患者說再見一樣,病好了但願都相忘於江湖,永遠不出現才是上佳。
Apple來找我,她又遇到難題了。
大齡單身女青年生活中的最大問題一般都是感情問題,可憐的孩子自認為“專一、重感情、有正義感、道德感強、堅決鄙視小三”,結果卻陷入了與已婚領導的曖昧中。
開始的時候是因為接觸比較多。“他聰明能力強,我很欣賞他,一直也都是坦坦蕩蕩地接觸,我這人一向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他給了我許多幫助,我很感激他,也更努力地為他工作。”
隻看到這裏,已經有了感慨。
男女之間,這是最容易變質的關係,相互欣賞,彼此好奇,有了探究的心,生了傾慕的意。情像一張網,不知不覺纏住對危險毫無察覺的人們。
慢慢地,由工作見麵變成單獨約見,第一次是因為公事,接下來一次次地就變得身份模糊了,兩個人說起話來也更直率坦白,“他每天都聯係我,我也各種理由地想見麵”,有些曖昧的情愫開始滋生。
這樣不對,Apple警告自己。即使是“發乎情,止乎禮”的交往也已經讓她有了犯罪感,因為她不能說服自己“我們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休假期間會每天都聯絡嗎?會有超越上下級的友情嗎?她無法坦蕩地麵對這些問題。
“他們全家和我在同地旅遊,我再也沒有勇氣請他們全家吃飯。心底有私,天地不寬。”
我喜歡她最後這句話:心底有私,天地不寬。這是對他們之間感情最精妙的評價,它昭示了她的內心其實恍若白晝。
她不是不懂,她隻是不舍。
都會不舍得吧。在線條分明的上下級關係中,突然多了一點溫泉般和煦的暖意,他理解她,關照她,給予她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讓工作變成了至高無上的享受,怎不叫人流連忘返。
兩個人都心知肚明這是怎樣一種遊走在理智邊緣的感情,但他比她更明白。
情一定是存在的,不必非要把誰想成壞人,也沒必要背上太沉重的道德包袱。但怎奈這個情是私情。私密的、隱蔽的、見不得光的、不容於世的。
私情的路走不長,總是開始的時候很開心,滿心滿眼都是快樂,慢慢就會發現無路可走,不是墮落到自己也不能承受的道德低穀,就是要麵對撕心裂肺的告別。這還是最理想的,在可控之中,自生自滅。再糟糕一些,私情曝光,人人名譽受損,波及家庭事業,難免互相埋怨和憎恨,曾經的美感蕩然無存。
“寧願回到他欣賞我的階段,也不想做這麼密切的好朋友了”,Apple說。本來光明正大的友誼變成沉重的“私情”後最真實的心聲。
有一種愛似毒藥,吃多了很要命。代價是一定要有的,不在當下,就在稍後。
欲望在前麵聲聲呼喚,理性卻知道不應該回答。有些人當不了“壞人”,自己就先壓垮了自己。
沒有什麼比得上內心的寧靜更叫人渴望。經過年少的虛榮和喧鬧,生命這條船必將駛入平和的港灣,不再求奇冒險。那時候,求的是一個舒服。良心上的舒服,感情上的舒服。
有些感情,不必走近,存在於似有若無之間,才好潤物細無聲,滋養精神的田園;有些感情,不能存私,坦然麵對,才能變成心頭的一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