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幢建築落成之前,我到處尋找最佳的人才,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當地人來管理業務。當我們一切進展順利之後,我們就在另外一個城市複製相同的成功經驗。我建立了不少這樣的機構。”
“在回到芝加哥之後,我開始負責一些重要建築事宜的管理,我們的事業在不斷壯大。在那時,納爾遜——莫裏斯公司的高級合夥人弗蘭克·伏戈爾退出了,納爾遜的大兒子愛德華·莫裏斯已經迅速上升到公司的管理層。他讓我負責管理方麵的工作,那時,我大約三十二歲,愛德華·莫裏斯比我稍大一點。”
“在汽車部門、采購部門以及建築部門的工作期間,我都盡可能地熟知公司的實際操作流程,我對銷售部門也是相當感興趣。是的,我一直都是相當忙碌的——而且我自己也願意這樣忙碌。對我來說,時間總是不夠用的。盡管我在每天早上5:30就吃早餐了,在六點鍾的時候,搭乘飼養場的汽車前往芝加哥。在那幾年裏,我都在莫裏斯公司工作。我隻是因生病才休息了五天。”
“在這十五年間,我從沒有過正式的休假。在數不清的周六裏,我幾乎都要花一部分時間在飼養場的管理上。不,這對我來說一點都不覺得辛苦,這是很有趣的事情。包裝行業在不斷發展,總會出現新的問題亟待解決——時至今日還是如此。”
“最後,我成為了最高的負責人,除了監管建築方麵的工作,還必須要時刻關注製造與操作方麵的事宜。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從不感到疲倦。我總是不斷在嚐試學習整個商業流程與操作,總是隨時準備承擔責任。”
“四年前,愛德華·莫裏斯去世了,我成為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愛德華·莫裏斯的遺願是讓他的兩個兒子——納爾遜,當時隻有二十七歲;愛德華,當時隻有二十五歲——來繼承父業,繼續作為莫裏斯公司的領導層。當時,我並不想一輩子成為別人的員工。雖然我是公司的董事長,擁有一份優厚的薪水,但我對其他一些外在事情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在1915年秋天的某一天裏,我在布萊克斯通酒店接到了來自紐約兩位銀行家的來電,他們說想與我會麵。我與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他們想讓我接手管理蘇茲貝格——索思公司,薪水則由我自己來定。費迪南德·蘇茲貝格在兩年前去世了,在去世前的七年裏,他都無力對公司進行正常的管理。之後,他的公司由其兩個兒子——馬克斯·蘇茲貝格與亞芒·蘇茲貝格打理。他們決定向紐約的銀行進行融資,這些銀行包括大通國家銀行、保證信托銀行、威廉·薩洛蒙公司以及海爾嘉頓公司。這兩位銀行家告訴我,這些參與融資的公司已經控製了蘇茲貝格——索思公司,他們想重新進行改組,並希望能以最佳的方式進行發展。在深思熟慮之後,我覺得自己有必要拒絕他們的提議。”
“在我拒絕擔任蘇茲貝格——索思公司的董事長的第二天,我在芝加哥遇到了一位朋友。他對我歡呼道:‘那你決定去蘇茲貝格——索思公司工作了。’”
“沒有,我拒絕了。”我回答道。
“喔,真有你的。我與紐約一些銀行家交談的時候,他們跟我說,你會改變自己的想法的,但你隻是自己還沒察覺到而已。他們說一定會請到你的。”朋友說。
“的確如此。他們提出了一個方案,在商業上給予我巨大的收益以及其他我想要的東西。他們的提議很慷慨,所以,我今日就在這裏了。”
現在,你應該知道美國六大包裝企業之一的蘇茲貝格——索思公司易名的原因了吧。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的是威爾遜的同行與朋友對他的評價。
他是一個很自然的人,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他是一個體力與心智上的巨人。在他的臉上看不到憤世嫉俗的棱角,他那大大的藍色眼睛流露出其善良的心,而不是一幅冷漠、狡猾、算計的心理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