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作品評論(1)(2 / 3)

如今,小小說文壇誘惑了一批又一批文學愛好者來此大施拳腳,各顯身手。對這些小小說文壇第二茬或者說以後的第三茬新人來說,目前小小說文壇的狀況,既有對他們有利的一麵,也有對他們不利的一麵。說有利,在第一代小小說作家及有識之士的倡導和努力下,小小說這種文體已破文壇承認,讀者接受。創作的空間,發表的園地不斷在擴大,可閱讀的小小說理論,可借鑒的小小說精品不少,有利於從一個更高的起點起步。說不利,第一代小小說作家中的佼佼者已在小小說文壇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說他們也站成了一座座山或許言過其實,但至少成了後來者要超越的參照係吧。如果後來者寫的小小說,在數量上超不過他們,在質量上超不過他們,就很難奠定自己在小小說文壇的位置,即使所寫的小小說在數量上,質量上與第一代小小說作家齊平,知名度也不可能與第一代小小說作家齊平,更困難的是小小說如果沒有一定的數量是很難引起讀者注意的,但又要數量多,又要質量好,談何容易。目前,第一代小小說作家中創作賣勁的,已寫了上千篇小小說了,可以說小小說的十八般兵器都試過了,已開始感到創新與超越自我的不易了。

對於第二茬小小說作家來說,如果一味隻知寫寫寫,很可能事倍功半。聰明的要善於分析,研究目前小小說文壇的態勢,抓住並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突出個性,寫出特色,從而拓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這樣才能在高手如林的小小說文壇脫穎而出,找到自己的位置。

鄒當榮就屬於這樣的聰明人。

我以前並不認識鄒當榮,是他的作品引起我的注意的。我注意到署名“鄒當榮”的作品那種骨子裏的幽默感與調侃性確有與眾不同之處。因此我在論及湖南小小說作家時,也把他列為重要的一家。而那時我根本不知道他才二十出頭,用現在文壇流行語來說,他屬於新生代或者晚生代作家。

算起來,我與鄒當榮限於書信往來,電話往來的時間並不長,不過在這段時間裏,我讀了他不少作品。既有他收在集子《狗命關天》裏的小小說,又有他近一年的部分小小說新作。以我的閱讀感受,我認為鄒當榮的新作較之他早期的小小說作品,一個可喜的變化是更加強化了他原有作品中的調侃成分,使其作品有了較為明顯的不同於他人的特點。

縱觀當今小小說文壇,有特色小小說作品還是不少的,遺憾的是有特色的小小說作家實在不是很多,沒有特色而想讓讀者記住你豈不太難了。再打個比方,在伊拉克貌似薩達姆的人很多,要認出誰是真薩達姆確有一定難度,但若薩達姆跑到一群中國人中間,無疑是一眼就能認出的。道理是一樣的,不多說大家也能明白。

鄒當榮這次出的集子準備定名為《鄒當榮調侃小說集·出名其實很容易》,我一看就很讚成。我收藏的小小說集子算是比較多的,但尚未見一本公開亮出“調侃”旗號的,鄒當榮的這本集子,有填補小小說集子這方麵空白的功勞。

我認為想出“調侃小小說”當算金點子。但或許有讀者要問:“名實相符嗎?”是的,曆來標簽好貼,口號好喊,但化為實際,並且沒有水分就不那麼容易了。在這點上,鄒當榮還是做得不錯的。首先,這個書名就明顯帶有調侃性。如果真是出名容易,豈不人人都出名了,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如此,至少他自己認為如此。為什麼呢?你讀了就明白了,就釋然了。

鄒當榮的調侃,大體上分兩類。一類是曆史題材,借故事新編的形式,對古代名人進行了一係列的調侃。像《李白當記者》、《李白當編輯》、《武鬆發福利》、《武大郎擦皮鞋》、《李逵買保險》等,無不三分幽默,三分辛辣,啟人思索,啟人聯想。另一類是對現代社會中的人與事進行不無諷刺的調侃。如《老婆這個同誌想美容》、《給孔局長當秘書去了》、《你不像一個好人》、《你不適合做老婆》等,未讀作品,已可感覺其調侃之風撲麵而來。

我想讀者會歡迎這一路小小說的。

鄒當榮年紀輕輕,卻已在社會上闖蕩多年,為了生活,到處奔走,這些走南闖北的打工生活將是他寶貴的財富與創作素材,鄒當榮創作很勤奮,也很善於揚長避短。在小小說創作領域後來居上完全是可能的。

1999年3月13日於江蘇太倉

(作者係我國第一位以微型小說創作成績而加入中國作協的作家、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籌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太倉市作協主席。已出版《秘密》《懸念》《再年輕一次》《淩鼎年小小說》《小小說雜談》《淩鼎年選評本》《淩鼎年小小說創作談》等15本微型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