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弗洛伊德(1)(2 / 3)

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對心靈上的態度使我很感疑惑。當一個人或一件藝術品,其精神上的表現(指的是智力方麵,非超自然方麵)明朗化時,他就懷疑它,並暗示這是性欲的壓抑。任何不能以性欲直接解釋的他就將之歸因於“性心理學”。我反對這個學說,因為推到其結論,將會導出對文化的滅絕判斷。那麼,“文化隻不過是一場鬧劇,是性欲壓抑的病態結果。”“是的,”他同意道:“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們無力去對抗的命運之詛咒。”但我絕不同意這點及任何其它相關的論調,不過,我仍然覺得,我無力去跟他爭論出個結果。

一、泥濘的黑潮

在第一次會麵時,還有其它的事讓我覺得意味深長。直到我們的友誼結束之後,我才了解到這些事。絕對錯不了的,弗洛伊德情緒化地專注於理論已到不正常的地步了。當他一提到它,他的聲調變得急迫,幾乎是非常地不安,而平時的批判及懷疑的態度全消失了。一種奇怪而深深感動的表情湧現在他的臉上,這就是使我全然不解的原因。我有個很強的感覺,性對他似乎是某種神。這件事,在三年後(1910年)我於維也納跟他的一次談話中,得到了證實。

仍然很清楚地記得弗洛伊德是這麼對我說的:“親愛的榮格,答應我,絕對不要放棄性理論。這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為它立下教條,建造一個不可動搖的堡壘。”他很激動地以父親的口吻對著我說:“親愛的孩子,再答應我一件事,你每個周日都要上教堂。”我有點驚訝地問道:“堡壘!要對抗什麼呢?”他回答說,“對抗泥濘的黑潮,”他猶豫了一下子又說道“神秘主義的黑潮。”首先,是“堡壘”及“教條”這些字眼讓我不安。所謂的教條,那就是說,是沒有討論餘地的信條。立下教條,其目的就是來壓抑疑惑,而再也沒有什麼科學上的判斷,有的隻是個人的權力欲。

就是這件事打擊了我們的友誼。我知道我絕不會接受這種態度。而弗洛伊德所謂的“神秘主義”其實指的就是哲學、宗教以及新近興起的超心理學中有關精神的部分。對我而言,性理論也不過是個玄學,那也就是說,隻不過是個未經證實的假設,就像其它許多理論性的觀點一樣。科學的真實隻不過是適合於一時的假設,但未必能當成永遠的真理。

雖然,那時候並沒有適切地去了解這點。但我觀察到,在弗洛伊德身上有股宗教成分的潛意識突發。很顯然地,他要我幫忙來建立一道關卡,以對抗來自潛意識的威脅。

由這次談話所得來的印象讓我更加迷惑,直到後來,我不再視性為重要的或有害的概念,而必須忠實地去麵對它。性,很明顯地,對弗洛伊德比對其他人來得更有意義。對他,性似乎是某種宗教上的。麵對這麼深邃的認定,人們通常會變得害羞而沉默。在幾次結結巴巴地說出我的想法之後,我們的談話就接近尾聲了。

我感到迷惑不安,似乎是瞥見了一新的、未知的領域,其中有成群成堆的新觀念向我衝擊而來。有一件事倒是很清楚:弗洛伊德總是在強調他的非宗教性,如今他卻在建構新的教條,甚至想要以另一引人注目的表象——性來取代他久已遺失的上帝。而這個神與原來的上帝一樣醒目,一樣嚴厲,一樣跋扈,在道德上更是暖昧不明。就好像在心靈上較強的力量都有“神性”或“魔性”,所以“性欲”就接管了這玄妙的角色,成為潛藏的神。

對弗洛伊德而言,性無疑是個神,但他用的術語及理論似乎都隻將它定義成隻限於生物上的功能。隻有在他提及到性時的那種感動才會顯露出他內在更深的成份。基本上,他想要教導闡明的是——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由內在觀之,性包含精神在內,都有直覺上的意義。但他所使用的術語太受限製了,因而不足以表達這些概念。他給了我一個印象,實際上,他是在對抗他的目標及自己,以他自己的術語,覺得被“泥濘的黑潮”所威脅,但他比任何其它的人都更想把自己置身於黑色的深淵中。

弗洛伊德從不反問自己為什麼會不斷地談論性,為什麼這一觀念在他心中會占有如此的地位。仍未覺察到他的“單一解釋”表示已偏離他自己,偏離了神秘的一麵。隻要仍拒絕承認有這一麵,他就絕無法與自己取得一致。他無視潛意識內容的矛盾與暖昧不明,也不知道由潛意識而來的會有兩個極端,有裏麵及外麵兩個層麵。如果我們隻提到外麵的層麵——弗洛伊德就是這樣——那我們隻看到整個事物的一半即是由潛意識而來的反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