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篳路藍縷 創業維艱——中國青年出版社早期(3)(2 / 2)

古典作品的出版以《水滸傳》帶頭

人文社成立伊始,就先後選調了素有名望的學者,如黃肅秋、顧學頡、張友鸞、舒蕪、陳邇冬、王利器、周紹良、嚴敦易、周汝昌、麥朝樞等到該社工作。正所謂各領風騷三十年,該社又湧現了許多專家,如戴鴻森、杜維沫、李易、彌鬆頤、陳建根等。在上述諸多老先生的辛勤努力下,該社所出版的古典文學名著,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儒林外史》等。四大名劇有《西廂記》、《特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古典詩詞有《唐詩選》、《唐宋詞選》、《韓愈詩選》、《李商隱詩選》、《李賀詩選》、《金元明詩選》、《李璟李煜詞》等,幾乎囊括了中國古典文學之精華。

古編室的同誌告訴我說,該社所出版的錢鍾書的《宋詩選注》,俞平伯的《唐宋詞選釋》,蕭滌非的《杜甫詩選注》,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為世人所稱道。王季思主編輯校的《金元戲曲》、葉蔥奇的《李商隱詩集疏注》、王仲聞的《李清照集校注》等,均以資料豐富,引證翔實,論述精到愛到學術界的很高評價。

但是,人文社所出版的諸多古典作品,打頭炮的卻是在首任社長馮雪峰的指導下,副總編輯兼古編室主任聶紺弩親自參加校訂的《水滸傳》。該書出版之後沒有幾天,《人民日報》就發表了一篇文章,祝賀該書的出版。

多姿多彩的外國名著中譯本

馮雪峰、王任叔等社領導,十分重視外國文學的出版工作。解放初期,上海時代出版社剛撤消,馮雪峰知道時代有很多俄文翻譯高手,他點名要了孫繩武、蔣路、許磊然、伍孟昌和陳冰夷五人。後來又陸續調來的翻譯家有鄭效洵、朱葆光、陸風、張夢麟、劉遼逸、趙少侯、金滿成、梁均、高宗禹、納訓、蕭乾、金人、張鐵弦、綠原等人。

外國文學編輯室的同誌,如劉遼逸譯的《戰爭與和平》、蔣路譯的《怎麼辦?》、陸風譯的《我的大學》、金人譯的《靜靜的頓河》、磊然譯的《教育詩》、綠原譯的《浮士德》、蕭乾譯的《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梁均譯的《一個世紀兒的懺悔》、趙少侯譯的《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馮至譯的《海涅詩選》等等高品位的譯作,真乃數不勝數。

更可貴的是,他們還引來了許許多多譯壇宿將,給人文社增加幾多輝煌。如蔣學模譯的《基度山伯爵》、傅雷譯的《高老頭》、汝龍譯的《契訶夫小說選》、卞之琳譯的《莎士比亞悲劇四種》、董秋斯譯的《大衛·科波菲爾》、豐子愷譯的《源氏物語》、季羨林譯的《沙恭達羅》、李健吾譯的《包法利夫人》、王了一譯的《小酒店》、朱光潛譯的《歌德談話錄》、謝冰心、鄭振鐸譯的《泰戈爾詩選》、楊絳譯的《堂吉訶德》等等,可說是異彩紛呈。

重頭戲是,朱生豪譯的《莎士比亞全集》(6卷)、《人間喜劇》(24卷)、《列夫·托爾斯泰文集》(17卷)《歌德文集》(10卷)、《普希金文集》(7卷)、《塞萬提斯全集》(8卷)《高爾基文集》(20卷)、《易卜生全集》(8卷)、《泰戈爾文集》(10卷)都是十分浩大的工程。

諸位看官,不知你有否在3月間到過昆明園通山,看過那盛開的山茶花?那滿山彩霞一般的山茶花,恰似那“皇家出版社”眾多的譯作也!

(原載2002年第2期《出版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