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握在各鄉紳權貴手中,想要從他們手裏拿走田地,他們如何願意。
到時莫說沈逾白,就連天元帝怕也要人頭落地。
沈逾白卻道:“陛下,我朝雖重文輕武,然兵權才可保陛下江山永固!”
想土地改革,先就要在兵製上進行改革。
沈逾白本意是將心中所想說出來,不成想天元帝竟就這般將兵製改革盡數推給他。
他就這般被趕鴨子上架,當了這兵部左侍郎。
大越武將雖要擔任練兵、指揮作戰之責,然兵權在兵部。
沈逾白雖有些才學,卻是個徹底的文臣,於兵事上實在不通。
想要改革,先需將這些兵部事宜都了解透徹,方才能著手。
和沈逾白相比,蘇錦就太高興了。
沈逾白每日看的文卷都會拍照給她,她再打印出來研究。
也可說兩人是一同在學大越的兵事。
“你們大越實行的衛所製,在各地設立衛所駐軍,有事從征調發,無事交還衛所輪流戍守與屯田,優點是能保證軍源,軍隊靠軍田可自給自足,不需耗費國家財政。若和平久了,軍隊多半時間都在種地,久而久之更像農民而不是作戰的軍人,戰鬥力隻會越來越低下。”
蘇錦邊翻著資料邊道。
沈逾白極認真聽完,猶覺不夠,拿著紙筆詳細記載。
待放下筆,沈逾白便很是欽佩道:“阿錦乃是軍事奇才!”
他已看了十來日的文卷,還未掌握透徹,阿錦已能一眼看透本質,實在讓他欽佩至極。
蘇錦樂了:“大越的軍事部署跟明朝特別像,史料上寫得清清楚楚,我有參考,研究起來肯定比你更快。”
沈逾白還是感慨:“阿錦果真滿腹才學,輕易便可引經據典,若考科舉,必為女狀元。”
他手邊全是記載文卷,十天他依舊未摸透,可見阿錦與軍事一途實在比他有天分。
蘇錦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
作為一個曆史從業者,她要是連史料都看不明白,那真是個混子了。
看沈逾白這架勢,如果她繼續謙虛,他隻會誇得更凶。
蘇錦把明朝相關的資料傳送給沈逾白,他邊看,她邊給他講解。
“明朝衛所軍官侵占軍田,當軍事地主,把士兵當成佃農,這樣的部隊戰鬥力拉胯。真到打仗的時候,兵部就會臨時找將領領兵,兵不認識將,將沒軍威,怎麼領兵打仗呢?”
沈逾白眉頭蹙起。
他雖也能從文卷中看出端倪,卻不知問題竟如此嚴重。
“依阿錦所言,該如何改革?”
蘇錦自己當然解決不了這種問題,但她有題庫有答案啊,照抄就行了。
“明朝還有營哨製,既從中央財政撥款招募士兵,專門用來訓練打仗,募兵不世襲,屬民籍服役滿退伍,用高晌銀,可招募年輕力壯的男子入伍,再配上精良軍備,加強訓練,戰鬥力遠比衛所兵高。”
蘇錦道:“明朝有位名將叫戚繼光,他的戚家軍戰鬥力非常強,戰損比達到驚人的一比一百。”
沈逾白雖不是武將,這十來天也看了無數文卷,自是知道這戰損比如何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