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將戚繼光的資料搜集好全部傳送給沈逾白。

戚家軍戰鬥力能如此彪悍,除了戚繼光的戰術高超外,還有就是將士們的招募、訓練、戰時指揮都是由戚繼光負責,在軍中威望極高。

衛所中的士兵平時屯田種地,遇到戰時,兵部派一個將領過來,將領讓士兵衝,士兵又怎麼願意聽他的?

戚繼光就不同,他募兵給的餉銀高,且從不拖欠。可以說,跟著戚繼光有肉吃,士兵們自是忠誠。

蘇錦又結合一些現代的軍隊管理提了一些意見,比如軍隊需有文官定期講課,讓士兵們知道為什麼打仗,為誰打仗。

拚命可以,衝鋒可以,你需要給個理由。

信仰、福利兼而有之,就是最好的理由。

沈逾白聽得極認真,猶如剛啟蒙時聽先生授課般。

許多地方他未想透徹,一一和蘇錦討教。

五日後,他拿出自己初步寫的文卷去了崔府。

崔明啟是從軍中出來,自是知曉軍中的種種弊端,再看沈逾白的應對之策,靜默許久,方才道:“為何要如此大刀闊斧改革?”

沈逾白道:“我朝需常勝之軍。”

可鏟平一切阻力的常勝之軍。

崔明啟捂住雙眼,卻有些膽寒。

若果真如沈逾白的改革之策,牽扯實在太廣,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逾白,你究竟想做什麼?”

沈逾白道:“先生果真要聽嗎?”

崔明啟一噎,當即連連擺手:“算了,為師還想睡幾天好覺。”

徒弟沒出息,當師父的著急。

譬如劉秉卿和薛玉書。

徒弟太有出息,當師父的更急得睡不著。

譬如他和逾白。

既然攔不住,就隻能幫他。

崔明啟憑著自己在軍中的經驗,幫沈逾白修改了些條例。

待修改完,崔明啟道:“此改革怕是兵部尚書頭一個不願意。”

“若陛下能同意,此事也就好辦了。”

崔明啟聽得眉頭一跳。

陛下將逾白調任兵部左侍郎,逾白不到一個月就拿出改革之策,莫不是天子授意?

崔明啟深深看了沈逾白片刻,方才道:“依我之見,這法子可行,隻是不可太過冒進。”

得了崔明啟點頭,沈逾白第二日就入宮見了天子,將文卷呈了上去。

天元帝看完後,不鹹不淡問道:“這就是你想的改革之策?你可知如此一來,那將領的權勢就過重了。”

大越為何要臨時派將?為的就是不讓將領擁兵自重。

若果真有隻戰無不勝的軍隊,領軍的將領在軍中威望必定極高,能震懾其他人,也會震懾天子。

沈逾白道:“領兵訓練乃是將領之責,教化卻該歸教官所管。”

按照阿錦所言,士兵每日除了訓練,還要上課,深深打下天子的烙印。

天元帝立時翻到對應之處,仔細看了會兒,方才又道:“如此一來,軍費必要十分充足才可。”

“國庫的銀子總歸要用的。”

沈逾白的應話讓天元帝頗為不滿。

這位六元公賺錢的本事大,花錢的本事也不小。

又仔細翻看片刻,天元帝方才道:“此法先放下,兵部的事忙完,你也該去見見太子了。”

沈逾白恭敬應下,隻當沒看出天元帝想將他當驢使的心思。

待沈逾白走後,天元帝又將那文卷拿起來反複查看,看到精彩之處,他眼中難掩喜色。

若果真有如此隊伍,那改革之法怕也並非不可能。

不到一月,沈逾白就能拿出如此完善的軍事改革之法,定然不能讓他閑著。

待到兵部事了,或可讓他在各個衙門輪一番。

在此之前,還需讓他好生教導太子。

以六元公之才,不知能否讓太子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