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3]據手稿排印。
[4]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5]原載《使命》雜誌,1955年第八期第21頁。
[6]據紀伯倫手稿排印。此詩見於《紀伯倫思想世界》一書的注釋中和《與紀伯倫在一起》一書中。
[7]此詩載於《生死紀伯倫》一書注釋。
[8]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9]錄自《與紀伯倫在一起》第580頁。
[10]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11]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12]錄自《珍趣集》。
[13]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14]錄自《與紀伯倫在一起》第57頁。
[15]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16]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17]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18]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19]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20]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21]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22]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23]原載《白日》副刊1994年1月8日第96期。
[24]萊拉,傳說中的阿拉伯美女,等同於我國古代西施。
[25]原載《珍趣集》。
[26]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27]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28]載《珍趣集》。
[29]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30]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31]在死中》第796頁。
[32]原載米沙勒·吉布爾·胡裏所著《文學家的生據手稿排印。又在《紀伯倫的思想世界》。
[33]米哈伊勒·努埃曼在他的《七十自述》一書中的第二部分中談到,當他與紀伯倫及筆會的朋友聚會時,他們一致認為隻有喝上威士忌方才能盡興。可是“囊中空空”,威士忌又從何來呢?於是,紀伯倫拿來一塊紙箱子板,提筆畫上了一個姑娘,手裏舉著一麵大旗,旗上寫著這兩行詩。紀伯倫舉著急拍賣,被一霍姆斯青年用一瓶威士忌換去。——原注
[34]拉結,希伯來女子,原住亞蘭。她是拉班的小女兒,利亞的妹妹,原為雅各的小表妹,後為雅各的第二位妻子。雅各與哥哥以掃不和,離家投奔舅父拉班家。他走到亞蘭附近,遇見小表妹拉結正放羊。兩人一見鍾情,互相親嘴,放射幹而哭。為了娶拉結妻,雅各按協議給拉班幹了七年活。七年滿後,拉班隻將大女兒利亞嫁給雅各。經過交涉,雅各答應為拉班再幹七年,才娶得拉結為妻。拉結見姐姐生了四個兒子,自己不能生育,為了膝下有子,就讓自己的使女辟拉與雅各同房,生下了兩個兒子。後來,拉結也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約瑟,一個叫便雅憫。她生便雅憫時難產,兒子生下來了,她卻死在了路上。他的遺體就葬在以法他的路旁,雅各在她墓前立了一塊石碑。
[35]均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36]據紀伯倫手稿排印。
[37]原載《珍趣篇》。
[38]據手稿排印。
[39]原載利亞德·哈尼《紀伯倫的另一麵》,1981年貝魯特白日出版社,第18頁。
[40]原載《與紀伯倫·哈利勒·紀伯倫在一起》第32—33頁。
[41]原載伽薩尼所著《民歌》第107—109頁。
[42]吉爾基斯·陶格:《先知書中的文學家紀伯倫》,東方出版社,1983年,第83頁。手稿保存在紀伯倫紀念館。第一次發表在詩人安東尼·馬立克·陶格的論文《紀伯倫的社會批評》中,黎巴嫩大學教育學院,1974年。
[43]選自《淚與笑》。
[44]指由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主要是黎巴嫩和敘利亞作家所組成的現代阿拉伯文學派流。因黎巴嫩在曆史上曾作為敘利亞的組成部分,所以也有“敘美派”之稱。紀伯倫為其代表人物。
[45]海裏勒·伊本·艾哈邁德(?-786)。第一位總結出阿拉伯詩歌韻律的語言學家。
[46]穆台奈比(915-965),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時代大詩人。留傳下來將近三百首詩歌,達五千多行。其代表作,有:《榮譽歸不可辱者》、《淚別》、《行動取決於決心》、《壯誌淩人》、《思想先於勇敢》、《災禍》、《美麗的貝杜因姑娘》等。
[47]伊本·法裏德(1181/1182-1235),敘利亞詩人,他對蘇菲派神秘主義的表述被認為是阿拉伯語中的佼佼者。其代表作,有:《神秘的進程》、《酒頌》等。
[48]荷馬,指創作古希臘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一個或幾個詩人。希臘人自己就是這樣認為的,但由於有關荷馬本人的史料貧乏,以致後來的學者提出種種奇談怪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