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查拉圖什特拉如是說》,尼采的主要著作,1884年1月出版。查拉圖什特拉(即:瑣羅亞斯德)是古代波斯拜火教的創始人,尼采借這個教主之口,說出自己的哲學思想,其中兩個主要內容是“超人”和“萬物永遠還原”。
[198]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詩人、劇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李爾王》等。
[199]歌德(1749-1832),德國詩人。一生從事文學創作,研究自然科學,並參與政治活動。代表作有《少年維持之煩惱》、《浮士德》等。
[200]但丁(1265-1321),意大利詩人。代表作有《神曲》。
[201]巴爾紮克(1799-1850),法國小說家。從年輕時開始自信有很高的文學才能。用超人的才智和精力,不到20年時間內,創作91部小說。
[202]達爾文(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
[203]康德(1724-1804),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代表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等。
[204]此為此信的郵戳日期。
[205]此為郵戳上所標日期。
[206]此為郵戳上標明的日期。
[207]此為郵戳上標明的日期。
[208]此為郵戳上所標明的日期。
[209]此為郵戳上所標明的日期。
[210]此為郵戳上所標日期。
[211]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12]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13]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14]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15]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16]此為郵戳所彪日期。
[217]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18]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19]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20]此為郵戳所標日期。
[221]尼祿,史上羅馬暴君,以焚燒羅馬城而聞名。
[222]在《淚與笑》中,有一篇題為《美》的散文,紀伯倫主張把美作為宗教。在《先知》中,有一節係穆斯塔法《論美》(原注)
[223]《西方明鏡》一書中載,也許作者此處指的是敘利亞。因此,我們將題目定為《致敘利亞》。(原注)
[224]貝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時期,對中小官吏的尊稱。
[225]艾卜·阿拉·邁阿裏(973-1058),阿拉伯古代思想家、詩人。生於邁阿拉·努阿曼鎮(位於今敘利亞的霍姆斯與阿勒頗之間),四歲失明。著有《燧火》、《魯祖米亞特》、《寬恕書》、《天使》等,總數達七十部之多。他在曆史上具有重大影響。
[226]《西方明鏡》中的《才智的一項獎》一文向我們談過這樣問題,阿拉於一千年之前在邁阿拉·努阿曼豎立起的那座燈塔照亮了東方,東方的兒女們不應忘記它,或佯裝忘記它。紀伯倫今日的話語足以表明一位偉大愛國文學家的責任感。我們希望看到他的箴言所產生的影響,期待他關於豎立塑像的主張得到響應。
[227]安德羅瑪克,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城主將赫克托爾之妻。赫克托爾被阿凱亞人的將領阿基琉斯所殺。安德魯瑪拒絕與阿基琉斯之子皮羅斯成婚,因而成為夫妻之愛的最高典範。希臘悲劇作家歐裏庇得斯、法國悲劇詩人拉辛均著有同名劇作。拉辛將之寫成愛情與嫉妒烈火燃燒的悲劇。安德羅瑪克被俘虜之後,為了求援她的兒子免於一死,不得不含羞忍辱,同意和敵人皮羅斯結婚,並準備婚禮完畢後立即自殺。
[228]艾迪卜·伊斯哈格(1856-1885),黎巴嫩文學家。生於大馬士革,卒於貝魯特。
[229]拉辛(1639-1699)法國悲劇詩人。
[230]拉馬丁(1790-1869)法國詩人。
[231]維克多·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
[232]肖邦(1810-1849)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
[233]梅爾辛,土耳其南部的一個海港城市。
[234]索福克羅斯(約公元前496-406)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
[235]歐裏庇得斯(約公元前485-406)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
[236]埃斯庫羅斯(約公元前525-456)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恩格斯稱之為“悲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