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的內涵、特點與功能

職業(Occupation)是不同行業和組織中一組相類似的職位,一種職業無論是普通的還是專業的,都是獨立於個人而存在於行業或組織中的。職業是人們為謀生和發展而從事的相對穩定、有經濟收入、特定類別的社會勞動。“職業”一詞,由“職”和“業”構成,“職”即職責、天職、權利、義務;“業”,即事業、行業,職業,意即承擔了某種責任、義務的行業性、專業化的活動。楊麗敏.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24.它由職業名稱,工作對象、內容、勞動方式和場所,任職資格的能力,工作取得的報酬,在工作中所建立的與其他部門或社會成員的人際關係等基本要素組成。社會通過每個個體的職業活動來推動和實現發展目標,個體則通過職業活動對整體作出貢獻並索取一定的回報以維持生活。整個社會因眾多的職業分工和從業者的工作構成人類共同生活的基本結構。

與職業相關的概念還有職位、工作、生涯等。所謂職位,是一個組織中所從事的一組任務,是由一係列重複出現或持續進行的任務相伴的一個工作單元。職位的劃分便於員工分工明確,組織運作得更好。所謂工作,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組織中,由一個或多個具有相似特征的人所從事的帶薪職位。所謂生涯,不僅僅是選擇尋找的一份工作,它是人們通過工作創造出的一種有意義和價值的、持續的生活模式,生涯是從人的角度被界定和賦予意義的,它對每個個體而言都是獨特的,生涯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生涯發展就是指那些綜合起來塑造我們生涯的經濟、社會、心理、教育、生理與機遇等因素的總和,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受資金、社會階層、團隊關係、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個性、社會經曆、生理能力和各種機遇的影響。

職業活動具有自身的特點:一是職業具有社會性和時代性。馬克思曾明確指出:“每一種職業都是社會分工中的一定部門。”職業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而產生,又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而發展,因而具有社會性和時代性。二是具有專業性和技術性。職業活動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有些職業活動的知識和技能甚至需要接受長時間的專門教育和培訓才能獲得。三是具有經濟性和連續性。經濟性是說人們從事職業活動會因此而獲得相應的收入及報酬。連續性是指一個人隻有在較長時間持續進行某種活動,並通過這項活動較穩定地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或報酬,這項活動才能稱其為職業活動。四是具有規範性和發展性。從事職業活動需遵循職業規範,包括法律條文、組織規章、道德規劃、社會風俗習慣等。職業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

職業功能是職業活動與職業角色對人、對社會的作用及影響。從社會層麵講,職業具有促進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的功能,通過物質生產的職業活動,創造了物質文明,如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中各種職業活動都是如此。職業活動創造了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特別是教育、科技、文化等行業中的各種職業活動,推動著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職業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它不僅包括人們的消費方式、言談舉止方式和其他日常生活方式,還包括廣義的勞動方式或工作方式。因而,就業不僅是個人謀求生計的主要方式,而且還成為對人類社會作出貢獻及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方式。職業的功能從個人或家庭的層麵更為突出,它影響個人及家庭經濟收入、社會權力、社會聲望等;影響個人的能力,個人的能力雖與先天的遺傳有關,但主要是從後天的學習和實踐鍛煉中獲得的,其中所從事的職業對其能力的影響極大;影響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等。

職業對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個體和家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重大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動都無法替代的。職業在實質上實現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體現了人與人的社會關係。職業對個人來說有著重大作用,因為職業活動為人們提供物質生活的基本條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手段,它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職業與職業活動構成了人類社會生活,它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為通過職業勞動,生產出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基礎;職業分工及勞動是構成社會經濟製度及其運行的主要組成部分;職業的運動和轉換推動社會的發展;職業是維持社會穩定、實現安居樂業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