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白衣少年(3 / 3)

大家在酒宴上玩的正起性的時候,隻聽見李商隱堂叔伴著一陣掌聲中夾雜著恨鐵不成鋼的心酸:“孽障!”看著李商隱如此頹廢墮落,他的心很自責,他後悔自己帶他來到這裏,居然還染成了這種惡習。

在那個把性愛視為不思進取的毒瘤的時代,李商隱就生活在那個亂世,連表達自己的思想都是一種奢侈。

“孽障,孽障,孽障”伴著掌聲的落幕,聲音的亢奮,李商隱的堂叔吐了一口血之後暈厥過去。

此情此景,眾人啞然、失色。

李商隱急忙跑過來,酒意也醒了大半,連忙將堂叔叫醒。他的眼角留下一汪清淚,是悔恨,是擔心,是痛苦。

堂叔的情緒很激動,之前因為想到了李商隱是李家唯一的希望,唯一可以光大李家的後人了,卻這麼不爭氣,他真的很後悔,讓他染上了這種腔調的風氣,很擔心他能否當起大任。不由得急火攻心,痛不欲生,才會突然吐出鮮血。

堂叔醒來後發現自己居然在侄兒的懷裏,胡亂掙紮著起來,這個令狐府他是待不下去了,如今李商隱在這裏也是這樣的廝混雜耍模樣,以後可讓他如何是好。堂叔覺得這一切都沒有希望了,一氣之下,打算帶他離開令狐府上。

“堂叔,不能走。恩師正教我今體文寫法。”李商隱不想離開這裏,可是堂叔卻下了死命令。李商隱要表達自己的心,卻又諸多不如意,世事紛擾,唯自由難尋啊!他並不是不聽堂叔的話,他知道堂叔對他如再造父母。隻是今天他隻是放鬆一下,他的才能在那一刻發揮得恰如其分,堂叔覺得這是淫詞濫調,但這卻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思想,是詩歌力量的精髓。

“嫩籜香苞初出林”李商隱就如這剛剛脫殼的嫩筍一樣,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的態勢,有著淩雲之誌,內心深處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可是這思想卻被扼殺在新生的路上。

李商隱不想這樣半途而廢,隻是堂叔的話他也難以拒絕。李商隱左右為難,進退維穀,內心糾結不能自已。堂叔雖如此說,但是在這裏,他卻收獲了許多,恩師每日教他撰寫章奏文字,如今若是一走了之,怎麼對得起恩師的授業之苦。

李商隱反複在內心思慮,既然入了師門,現在未經恩師允許,怎能擅自離開,再加上他現在四六駢體文寫不好,將來如何寫章奏文字,如何做官?這是關係到前途的大事,他不允許自己輕言放棄。

李商隱跪在緊閉的房門外,思緒不再淡然。惹得堂叔如此生氣,他羞憤難當,可內心也是隱隱有些不服氣的,吟唱詩歌,不過是年輕人歡快愛好。鼎鼎大名的詩仙李白,也是終日飲酒,醉得一塌糊塗,“天子叫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灑脫與自在。這樣的人,他的詩作,不也是流傳千古,後世稱奇麼。

李商隱覺得,他即使聽曲,還會飲酒,但他不會墮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前途終有一日也是流光璀璨。然而,命運卻對他如此殘忍。風輕雲淡夜,無人知君心。夜色朦朧下,隻剩下,孤零零的靈魂在曠野裏遊弋。忍剪淩雲一寸心,無人問津到天明。

5. 人生何處不離群

世路幹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鬆州猶駐殿前軍。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杜工部蜀中離席》

淺淺淡淡如是,三千宮女胭脂麵,幾個春來無淚痕!眼淚的存在就是證明悲哀的無奈。天涯淪落,詩才高絕,更兼一顆憂憤孤心、一腔煙絮愁懷。對這人世刻骨銘心的體察,李商隱的境遇,和李賀如此相似。

百無聊賴,借流水寄予禁宮之外的有情人。悠悠寸草心,係著山河淚。宮女的怨,多麼惹人縈懷牽念。她們被精美的牢籠鎖著,懷想著禁宮外的煙火歲月和尋常愛情。獨有李商隱這出格的一句,是一把反叛的火,在夜色裏嫵媚且野性地跳躍著,使人性為之複蘇閃亮。高居廟堂的君王雖皇權無邊,可人心是無法撫平的,一個小小的寂寞宮女卻悄悄地背叛了他,多麼可笑的諷刺!

她是一個宮女,有著昭君的長眉,和楚王所愛的細腰,更兼肌膚勝雪,嬌柔嫵媚如弱柳扶風。此刻春日遲遲,宮中花樹香醺,甲帳閑垂,她懶懶靠在雕欄上,身後銅鏡上的孤鸞在春光裏寂寞獨舞,一隻春燕誤入疏簾闖入空蕩蕩的屋子,驚動了這滿庭寂寞春深。

李商隱這首宮體詩,豔極,卻是冰冷的,仿佛幽幽的風穿過了屋宇,卷起簾幔和宮女額前的發絲,一直幽幽地吹進人心,最終漫漶成一場夢,妖媚、暗沉且孤寂。

科考受挫,荒唐之極!這蠻橫無理、漏洞百出的製度,雖抵抗不了,卻是可以被嘲諷和詛咒的。李商隱蘸著濃墨,把這憤懣之聲在毫端揉了又揉,極豔、極媚、極冷又極重地寫下了《效長吉》。

在曆史的書案裏,我們不難感覺到李商隱的氣息,悲涼淒楚,無人明曉內心的空虛和無奈。

昏暗的燈光在溫庭筠走後,也漸漸地淡去,剩下的就是殘存的黑暗,淺淺的夜空中,隻有更夫像是夜裏的鬼魂一樣,在黑漆漆的夜裏孤寂地遊弋。

五更的梆子聲響過,白茫茫的霧氣從汴河上冉冉升起,漸漸散開,使整個汴州城陷進茫茫的謎中,不可知,不可解。

刺史府裏的霧氣,似乎是從翠竹園飄來的,帶著冰涼的水珠,很快把屋頂打濕,房簷滴下幾滴水點,像下了毛毛雨。

李商隱獨自等待著第一縷晨光的降臨等著堂叔的訓斥,等著堂叔的原諒,內心愁腸百結。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堂叔背著一個布袋走了出來,李商隱在後麵不住地給堂叔叩頭,不斷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希望可以改變他的心意,可是堂叔去意已決,無可挽回。李商隱挽留堂叔,可是卻被堂叔狠狠地訓斥了一番。

李商隱自知是李家的希望,雖然和大唐皇帝李氏同宗,可是現在卻是沒落而淒慘,沒有人會記得他會和李氏皇帝有什麼瓜葛。他還有老母親和妹妹,她們正等著自己考取功名,賺取俸祿,養活家庭,為朝廷盡忠,為百姓謀福利。他想著自己不能這麼自私,就這麼離開。所以他隻好跪著眼睜睜地看著堂叔離去,獨自品著心裏五味雜陳。

堂叔痛苦地說完最後一句話,轉身走下門前台階,再也沒有回頭過。

一抹相思淚,寄別堂叔情。他默默地留下了一泓清淚,卻不知為何感覺如此心酸難耐。

李商隱跪在地上,對著堂漸行漸遠的背影,哭著道:“堂叔,侄兒商隱一定記著您老的教誨!堂叔啊……”李商隱哽咽著,似乎有什麼東西卡住了自己的喉嚨,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淚水像是斷了線的珠子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淡淡霧氣籠罩的刺史府衙,充滿了一股血腥的味道,直到辰時,才淡淡地褪去。在送別了堂叔後,李商隱在同門兄弟七郎和九郎的攙扶下去前往翠竹園休息,他的神情恍惚,麵色慘白,似乎是招了鬼魂一般。

途經惜賢堂,被恩師令狐楚叫住了,由於堂叔的事情,李商隱現在好想有一個人的肩膀,讓他可以哭訴衷腸。堂叔離開了,恩師就像是他的父親一樣教導他。“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時刻都謹記在心。

隻是他並沒有這個機會去恩師這個父親的懷裏得到任何的安慰。送給他的隻有幾個精短的句子,至於什麼意思,那就交給他自己體會了。“勞其筋骨,苦其心誌,乖逆情欲,然後,則可成就大業,萬不可淺嚐輒止。”

老師就是老師,怎麼會像父親一樣呢!沒有人會有義務在乎你的。亂世之中,有的是權力和欲望,有的是地位和尊卑,沒有什麼真心的感情。

世事薄涼,但是恩師好心收留已經讓他十分感激了,又怎敢奢望其他。他隻有更加努力,有所成就,才不會這樣庸碌地過一輩子。恩師的教導他也銘記於心,隻是對於乖逆情欲他並不是十分理解。

那晚飲酒吟詩,李商隱心裏還是很懷念的,特別是有傾國傾城之貌,說話聲音直如黃鸚鳴唱的“錦瑟”姑娘,一副嬌容麗色,讓李商隱動心。

女子生在那個亂世,又彈得一手的好瑟,麵容嬌媚,真心讓人疼惜。隻是亂世之中,卻很難有人真的惺惺相惜。貌美如花,才華橫溢,這種風情女子,哪一個文人墨客不愛呢?李商隱自然不例外。但欣賞不一定非要擁有。初次懵懂的李商隱,心裏萌生了一層淺淺的傾訴欲望,心海裏激起了一片漣漪。

李商隱身上的擔子很重,不能像那些公子們一樣,可以逢場作戲,可以閑暇娛樂。內心雖然光芒萬丈,熱情似火,可是卻沒有這個平台,總是被澆滅,甚至還沒有新生就已經胎死腹中。

抬頭,蔚藍的天空,一片澄藍,潔淨如洗,天空不再是灰蒙蒙的,可自己的天空在哪裏?

李商隱決定一定要跟著恩師刻苦學習,早日考取功名。隻是不知道老母親是否安好,妹妹是否安好,堂叔是否安全地回去了……他的心中有太多的牽掛。憂心如他,勤奮如他,李商隱每天都會把恩師教授的一切都弄得明明白白,了然於心,從不會淺嚐輒止。

堂叔離開了,他的心也變得很亂,很迷茫。人生路漫漫,時間像是沙漏一樣,不停地往前追趕著,想想自己沒有一點光和亮的前途。悲悲切切,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歎息了一聲。這是內心最浮躁的悸動。

他內心的苦,內心的愁,沒有人會懂得,即使有人懂得,或許也沒有人會願意走進他的內心,淡淡的哀思,淺淺的歎息,隻有自己聽得見內心的掙紮。恩師不會去問他,關心他,不會和他深情擁抱鼓勵他,這些都是奢侈。

悠悠天地間,最難懂的是人心,最難交的是真心。還好,他心中曾燃燒過火熱的愛情。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這首《錦瑟》據說是李商隱為錦瑟作的,也許兩個人當初有過一場愛戀,隻是這愛戀卻無疾而終。兜兜轉轉,迷茫的心,最終都失去了最原始的衝動。

他那最初的熱忱,對於以後要振興自己家族的理想,隨著他的落榜,也都暗淡了。讓他不免想起了李賀,似乎他們之間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難以割舍開來。

仕途路,是荊棘叢生的漫漫長路,隻是沒有人明曉這份心酸,冷暖自知的年代。亂世浮華,悲傷再現。總不能遂願,圓夢。

“君王不可問,昨夜約黃昏。”落暮的竹葉總是苦澀的,悠悠流淌的溪水,暢快遊蕩的魚兒,是悲是喜,是苦還是甜。苦苦追尋的,在路上的,在途中的,冷暖唯有心知。夕陽西下,那一抹倩紅,是誰的身影?是誰在歎息,誰在歡喜。是夢亦是幻,君王不可問,此情難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