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金榜題名(2 / 3)

終於,李商隱還是跌跌撞撞地走出了窘境,可以一展抱負。以往潦倒的自己此刻仿佛重現在眼前,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須珍惜這一切。

宿命,是願望的投影,我們在生活中得到的,隻是我們期望能得到的結果,換句話說,為了得到一種結果,必須有相應的期望。期望越迫切,成功的腳步越快。

樹欲靜而風不寧,令狐楚在李商隱生命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可當李商隱的生命走出瓶頸之際他卻撒手人寰了。李商隱考中進士的當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參與料理令狐楚的喪事後不久,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作了王茂元的幕僚。

懷才不遇是人生多麼遺憾的一件事情啊!可正當李商隱走出命運的瓶頸之時卻沒來得及報答恩師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是何等愁苦與自責。

生活總是那麼不完美,會在你得意之時給生命中增添幾分瑕疵。

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甚至將女兒嫁給了他。受到權貴人士如此的器重,李商隱可謂如魚得水,感覺自己的夢想的實現已近在咫尺了。

然而,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成功往往與磨難相伴。看似如魚得水的李商隱,表麵上風光無比。身份,地位,榮譽兼備,可誰又知道,這樁甜蜜的婚姻將其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

成功的道路上,快樂總是和磨難相伴,勝利總是和失敗接踵。李商隱的命運又將再一次轉折。而這次改變將使他的仕途變得更加不盡如人意。

牛李黨爭源於唐憲宗元和三年一次科舉考試。時任宰相的李吉甫對應試舉子牛僧孺、李宗閔進行打擊,因為他們在試卷中嚴厲地批評了他。由此,李吉甫與牛僧孺、李宗閔等人結怨,這筆恩怨後來被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繼承了下來。

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領袖的“牛黨”集團和以李德裕為領袖的“李黨”集團在數十年中互相排擠攻擊,爭鬥不休,成為晚唐政治的重大矛盾之一。

在封建社會的政治官場中,因為利益的糾葛,權勢的爭奪,不同群體之間的鬥爭顯得極為普遍,而無辜的李商隱不知不覺地也陷入了這中水深火熱的黨爭之中。李商隱的尷尬處境在於,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因此,他的行為就被很輕易地被解讀為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並且,李商隱很快就為此付出了代價。

在唐代,取得進士資格一般並不會立即授予官職,還需要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開成三年春天,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複審中被除名。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推遲了一年。

李商隱是不幸的,麵對自己的命運被人掌控,自己來之不易的榮譽被人隨意剝奪,自己卻無力抵抗,隻能不甘的接受。這是何等的無奈與愁苦。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能事事順心,處處如意,如果終日因為那些自己根本不可能改變的事而怨天尤人,就根本沒有辦法也沒有時間感受那些原本屬於自己的快樂,更不用談追尋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了。事情已經變得如此糟糕了,可不屈服命運的李商隱卻沒有被命運嚇到,他重新整理好心情準備再一次為了夢想放手一搏。

當碰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把它想象成不可克服的困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苦難是克服不了的,隻要勇於麵對困難,想象著戰勝困難後的喜悅,就會充滿信心和力量。

開成四年,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順利通過,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這是一個低級的官職,但有一定的發展機會。可沒過多久,被調任弘農縣尉。

成功必須練就忍受失敗的能力,因為一個人一生中通常失敗為多,成功為少。行動九次,大概六到七次是失敗的。每次行動都成功的人不多,但每一次失敗都是最後一次成功的基礎。李商隱就是這樣,即使自己的世界裏少了陽光,自己也會努力創造光明。哪怕機會異常渺小也要竭盡全力拽住機會。因為心中的夢想從不曾熄滅過。

雖然縣尉與校書郎的品級差不多,但遠離權力的中心,顯然會使以後發展受到影響。李商隱在弘農任職期間很不順利,他因為替死囚減刑而受到上司陝虢觀察使孫簡的責難。

孫簡以某種不留情麵的態度對待李商隱,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難以忍受,最終以請長假的方式辭職。李商隱就是這樣受製於無情的政治鬥爭,他在其中飽受殘酷的折磨。自己拚盡全力花費一生的時間得來的光環卻在這種黑暗壓迫下無法綻放光芒。這怎不叫人感歎?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選擇的遊戲,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用冷靜的態度掌握每一次選擇的過程。在選擇之前要重重思考。辭去了弘農縣尉,李商隱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於武宗會昌二年設法又回到秘書省任職。這一次,他的職位品階比三年前還低。

即便如此,李商隱畢竟又有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放棄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放棄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懂得放棄,隻想擁有,最終也可能一無所有。生活給予我們每個人的都是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隻有學會放棄,才能更好地去承受,去擁有。

3. 琥珀初成憶舊鬆

舍生求道有前蹤,乞腦剜身結願重。 大去便應欺粟顆,小來兼可隱針鋒。 蚌胎未滿思新桂,琥珀初成憶舊鬆。 若信貝多真實語,三生同聽一樓鍾。

--《題僧壁》

嘩嘩的樹葉在作響,荒蕪的森林中,並不全是寂寞。一片情,靜靜地滴落,被歲月打磨,在很多年以後,或許用不上滄海桑田,但肯定是人事變遷,便成了晶瑩的琥珀。在陽光下閃閃耀眼,裏麵的小生物過了數萬年之後,依然在做他的事情。任憑外界怎樣風起雲湧,巋然不動。

歲月沉淪,讓人泥足深陷,李商隱在漩渦裏苦苦的掙紮,一次次地嘶吼,到最後也隻是無助的呻吟。如此的艱難痛苦,但是還沒有放棄,李商隱寧願做一隻飛蛾,隻要看到最後的光明,無論時間的長短,哪怕隻是驚鴻一瞥,就夠在轉世輪回中無怨無悔。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青天有傳奇的天梯,讓人一夜間,就可到天山,在那三十三重頭,俯視下界的芸芸眾生,在命運中掙紮,在痛苦中淪陷,一層浮雲,不過是潮起潮落間的存在。

李商隱隱忍過,也怯懦過,隻是在夢回深處,有一個地方始終在深深地吸引著他,那裏金黃色的光芒,大雄寶殿,富麗堂皇的地方,隻是勤路荊棘遍布,鮮血淋漓,他也不會退卻。

夢想與現實之間其實很近,幾步的距離,中間溝壑,看不到底的深度,隻是一腳落下,可能就不會有重來的機會。

時間一點點地挪移,年歲在增長,閱曆在增加,李商隱一直在努力,隻是進步是那樣的低微,一次不如一次的仕途,前路坎坷,未來要如何度過。可以說他是生活的勇者,麵對無數次失敗與挫折,意誌堅定的他並沒有在現實深深的溝壑前望而卻步。他越挫越勇,一次又一次向不公的命運發起挑戰。李商隱的仕途總在反複的徘徊,峰回路轉,懸崖絕壁是他一路走來極其尋常的遭遇。荊棘遍地,一次次刺痛他的心。

曆史上,有多少人為了幹一番一鳴驚人的事業,不甘寂寞,耽於幻想,把希望寄予將來,用計劃代替現實,以宣言取代行動,但最後他們的事業都如空穀傳音,不留痕跡的消失得無影無蹤。隻有那些既有遠大理想,又把這理想轉化為艱苦奮鬥具體行動的實幹家,才能最終取得輝煌成就。

李商隱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從小他就被寄予光耀門庭的厚望,可以說他肩上背負了太多人的期望,然而,為了完成使命他甘願傾付一生。他的仕途艱難,曲折而充滿各種各樣的阻力,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注定了他悲慘命運的結局。

在偏遠地區任官,天高皇帝遠,總是很難得到關注,升遷自然也會比較不容易,李商隱選擇考試留在了長安,夢回無數的地方。秘書省,小小的官職,李商隱卻寄托了美好的夢想,他期待著升遷,他夢想光宗耀祖,這麼多年的期盼,他期待實現的那一日。

不算消息的好消息,李德裕得到的皇上的支持,權利一躍千丈,李黨和牛黨的鬥爭也見分曉,斬頭的,流放的,一次的勝利,總是伴隨著鮮血淋漓。李商隱的嶽父王茂元和李德裕是好朋友,自然算到這一黨派之中,可憐的李商隱,就在黨派之爭中掙紮。

李商隱不參與黨爭,但是他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張,在這個混亂的朝局,急需鮮明獨立的思想來改變這沉屙已久的腐朽。

命運在不經意間會與你不期而遇,也在轉瞬間消失,無所謂沉浮,也許真的是太過玄妙的東西,努力永遠不是功成名就的單一條件。李商隱就是這枚磨礪已久的珍珠,一直沉沒於黑暗的泥土當中,靜靜地等待,等待挖掘者的到來,等待流光溢彩的一天。

命運始終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人,總是一而再地拋棄他,在他茫然的時候微露出一線光芒,然而當他走出黑暗後卻發現前方卻更加深邃。

在秘書省的工作還不到一年,李商隱又必須離開了,這次不是誰的誣陷,也不是某人的可以刁難。養育之恩,重於泰山,母親的病死,需要李商隱守孝三年,生不能時刻陪在身旁,死成了永久的遺憾。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李商隱一直夢想著,做上大官,寬敞的府邸,接母親和妻子一起享福,隻是時過境遷,沒有的料想,在開花之前就已經凋落。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這意味著年屆而立的李商隱不得不放棄躋身權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這次變故對李商隱政治生涯的打擊是致命的。

時間不是靜止的,人事也不是停滯不前,李商隱還留在原地,已經追趕不上從前的步伐,重新開始,不過時新的起點,因為舊路已經終止,繼續下去也隻是無路可走。

守孝的三年,不僅李商隱老了,時局又發生了很大的變故,新皇的登基,李德裕失勢,高樓建築從基部坍塌,牛黨卷土重來,輝煌一時的李黨也灰溜溜地逃竄。

知己難求,生命中的貴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沒有誰能總碰上好運氣。人生在世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了便永遠消失在了生命的長河裏。而王茂元的去世,在李商隱的處境上更是雪上加霜,在生活上的時而救濟沒有了,政治上能稍微說句話的也沒有了。曾經的摯友令狐綯,也因選擇不同,如今更是形同陌路。